名句 | 静者宜投迹,高人时避喧 |
释义 | 静者宜投迹,高人时避喧李弥逊 《绿竹阁》出自宋代李弥逊《绿竹阁》:草木尽改色,孤标绿正繁。 注释参考静者深得清静之道、超然恬静的人。多指隐士、僧侣和道徒。《吕氏春秋·审分》:“得道者必静,静者无知。”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始宁墅》诗:“拙疾相倚薄,还得静者便。” 黄节 注引《论语》:“智者动,仁者静。”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 蔡侯 静者意有餘,清夜置酒临前除。” 仇兆鳌 注:“ 梦弼 谓: 蔡侯 为人恬静而意气有餘。” 清 赵翼 《题邹莲浦小照》诗:“超然静者心,小憇寄幽瞩。” 投迹见“ 投迹 ”。 亦作“ 投跡 ”。举步前往,投身。《庄子·天地》:“且若是,则其自为处危,其观臺多物,将往投迹者众。” 三国 魏 锺会 《檄蜀文》:“诚能深鉴成败,邈然高蹈,投跡 微子 之踪,措身 陈平 之轨,则福同古人,庆流来裔。”《新唐书·狄仁杰传》:“不循礼义,投迹犬羊,以图赊死,此君子所愧。”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翰林非病叟所处,宠禄非庸夫所食,官谤可畏,幸而得请,投跡故山。” 高人高人 (gāorén) very capable or talented person 高士 高人何点,蹑屩(草鞋)于 钟阿;征士 刘虯,献书于卫兵。—— 南朝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学术、技能高超的人避喧见“ 避喧 ”。 亦作“ 避諠 ”。谓避离喧嚣的尘世。 南朝 梁 沉约 《酬谢宣城朓卧疾》诗:“从宦非宦侣,避世作避諠。” 唐 皇甫冉 《赠郑山人》诗:“避喧心已惯,念远梦频成。” 宋 王安石 《寄孙正之》诗:“友中惟子长招隐,世上何人可避喧。” 明 何景明 《雨后溪园即事》诗:“开径徒怀侣,临流且避諠。”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山语·端州山水》:“有洞有泉,却暑避喧,允为佳胜。”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