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词名句:

 

名句 沄沄物归根,混混泉有本
释义

沄沄物归根,混混泉有本

程公许 《上后乐刘先生左史十首用襄阳诗两句行藏坚晚》

出自宋代程公许《上后乐刘先生左史十首用襄阳诗两句行藏坚晚》:

厚德最耐看,士当论志远。
沄沄物归根,混混泉有本
眼明长庚晓,心知岁华晚。
后生须榘获,所愿加餐饭。

注释参考

沄沄

(1).水流汹涌貌。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山川颂》:“水则源泉混混沄沄,昼夜不竭。” 唐 宋务光 《海上作》诗:“浩浩去无际,沄沄深不测。” 清 刘大櫆 《浮山记》:“至峡之将尽,有巖石理凹凸纤密,如浮沤,如波浪之沄沄。”

(2).形容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 宋 王安石 《次韵答陈正叔》之一:“功名落落求难值,日月沄沄去不回。” 清 姚鼐 《诣岳麓书院有述》诗:“回艫天地晚,空悵逝沄沄。”

(3).喻长远流传。 唐 元结 《大唐中兴颂》:“能令大君,声容沄沄。”《宋史·乐志九》:“声容沄沄,被于八荒。”

(4).纷繁;纷乱。 汉 徐干 《中论·谴交》:“飢不暇餐,倦不获已,殷殷沄沄,俾夜作昼。” 宋 文天祥 《贺何尉书》:“别后不图事变沄沄,天下大事几去。”

归根

(1) [put in a nutshell]∶总结;归结

讲了这么多,归根一句话就是要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

(2) [return to one's hometown]∶回归原地

树高千尺,落叶归根。在海外飘泊数十年,我朝思暮想的就是回到祖国

详细解释

(1).归于本原。《老子》:“致虚极,守静篤,万物并作,吾以观復。夫物芸芸,各復归其根。归根曰静。” 王弼 注:“各返其所始也。”《庄子·知北游》:“今已为物也,欲復归根,不亦难乎!” 成玄英 疏:“道至於无为,而仁义之名可以不立,是之谓归根。” 宋 王安石 《寓言》诗之三:“未能达本且归根,真照无知岂待言。” 郭沫若 《战声集·诗歌国防》:“节奏的成分归根只有两样,或是先扬而后抑,或是先抑而后扬。”

(2).结局;归宿。 宋 苏辙 《守岁》诗:“来日日新无限事,归根一笑彼安知。”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四折:“或者有几句好言语点悟我,也是我的归根处了。”

混混

同“滚滚”。1.指阴阳二气混沌未分、纯朴未散的状态。《史记·太史公自序》:“窾言不听,姦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 张守节 正义:“混混者,元气之皃也。”

(2).浑浊。指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亦比喻社会环境的阴暗、肮脏。《文子·上德》:“混混之水浊,可以濯吾足乎;泠泠之水清,可以濯吾缨乎。” 汉 王逸 《九思·伤时》:“时混混兮浇饡,哀当世兮莫知。”

(3).混杂貌。 唐 韩愈 《与孟东野书》:“混混与世相浊,独其心追古人而从之。” 清 黄景仁 《念奴娇·渡江至京口》词:“花月茫茫,鱼龙混混,淘洗英雄处。” 康有为 《秋登越王台》诗:“秋风立马 越王臺 ,混混蛇龙最可哀。”

(4).指无分别、不分明貌。 清 刘大櫆 《吴君墓志铭》:“天混混而无言兮,孰知其以也。”

(5).糊里糊涂,无知无识。 唐 孟棨 《本事诗·嘲戏》:“(询)( 欧阳询 )亦酬之曰:索头连背暖,漫襠畏肚寒。祗缘心混混,所以面团团。” 宋 苏轼 《与范元长书》之八:“先公清德絶识,高文博学,非独今世所无,古人亦罕有能兼者,岂世间混混生死流转之人哉!” 清 俞樾 《右台仙馆笔记·徽人程姓子》:“ 徽 人 程 姓者……生一子,少而痴顡,及长,混混无所知。”

(6).苟且度日。《老残游记》第六回:“像我们这些庸材,只好混混罢了。” 茅盾 《追求》一:“并不是找不到事;我们如果不顾廉耻的话,很可以混混。” 巴金 《电椅集·坠落的路》:“我到 北京 去,也不过随便混混时候罢了。”

(7).无业游民;流氓。《官场现形记》第二八回:“这 夏十 京城之内也很有几个朋友。无奈同他来往的都是混混一流。”《负曝闲谈》第八回:“回头一问 贾 家的管家,管家説:‘这三个人都是混混。’ 劲斋 方知道是流氓。”《孽海花》第二一回:“当库丁的都是著名混混儿。他们认定一两个王公做靠主,谋得了库缺。”

(8).波浪声。参见“ 混混沌沌 ”。

同“滚滚”。1.水奔流不绝貌。《孟子·离娄下》:“源泉混混,不舍昼夜。”《晋书·傅咸传》:“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广也。” 宋 范成大 《四月十日出郊》诗:“涨江混混无声緑,熟麦骚骚有意黄。”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泉混混平吐,清冽鑑人眉宇。”

(2).用以形容连续不断。 汉 扬雄 《法言·问道》:“道若涂,若川,车航混混,不舍昼夜。”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裴僕射 善谈名理,混混有雅致。”

随便看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Abct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1/10 8: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