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九山方荡潏,三考伫良材 |
释义 | 九山方荡潏,三考伫良材萧颖士 《羽山》出自唐代萧颖士《羽山》:九山方荡潏,三考伫良材。 注释参考九山(1).九州的大山。《书·禹贡》:“九山刊旅。” 孔 传:“九州名山与槎木通道而旅祭矣。”《国语·周语下》:“封崇九山。” 韦昭 注:“凡此诸言九者,皆谓九州之中山川藪泽。”《史记·五帝本纪》:“唯 禹 之功为大,披九山。” (2).九座山。《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山? 会稽 、 太山 、 王屋 、 首山 、 太华 、 歧山 、 太行 、 羊肠 、 孟门 。” 金 元好问 《颖亭留别》诗:“七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鬱峥嶸,了不受陵跨。” 施国祈 笺注:“九山,案 轘辕 、 潁谷 、 告成 、 少室 、 大箕 、 大陘 、 大熊 、 大茂 、 具茨 是也。” (3).指 九嶷山 。 唐 李贺 《湘妃》诗:“蛮娘吟弄满寒空, 九山 静緑泪花红。” 唐 陈羽 《湘妃怨》诗:“ 九山 沉白日,二女泣沧洲。” 荡潏水动荡涌出貌。 明 何景明 《九川行》:“长 江 广 汉 两盪潏,浊 涇 清 渭 中縈廻。” 涌腾起伏。 南朝 齐 张融 《海赋》:“沙屿相接,洲岛相连,东西荡潏,如满於天。”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二:“云海方荡潏,孤鳞安得寧?” 宋 苏辙 《舟中听琴》诗:“翻回荡潏有遗韵,琴意忽忽从此生。” 三考(1).古代官吏考绩之制。指经三次考核决定升降赏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孔颖达 疏:“言帝命羣官之后,经三载,乃考其功绩;经三考则九载,黜陟幽明,明者升之,闇者退之。”《后汉书·朱浮传》:“然以 尧 舜 之盛,犹加三考……而閒者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两衙多请假,三考欲成资。” 宋 苏轼 《与蒲诚之书》:“然某尽今岁方得二年,不知朝廷肯令某成资解去否?若必俟三考,则於 诚之 为太淹缓,安用也。” (2).指考试官员的三种项目。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官职》:“三考者,试流外之官,一曰书,二曰计,三曰时务。” (3).称旧时科举中的“乡试”、“会试”、“殿试”为“三考”。《何典》第九回:“虽然不是三考里出身,也该做此官,行此礼,谁知他却一味里吃食弗管事。” 良材良材 (liángcái) 好木材 good timber; sound material 有用的人才 able person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