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词名句:

 

名句 罗织黄门讼,笙簧白骨销。
释义

罗织黄门讼,笙簧白骨销。

唐彦谦 《咸通中始闻褚河南归葬阳翟是岁上平》

出自唐朝唐彦谦《咸通中始闻褚河南归葬阳翟是岁上平》

册府藏余烈,皇纲正本朝。不听还笏谏,几覆缀旒祧。
咫尺言终直,怆惶道已消。泪心传位日,挥涕授遗朝。
飞燕潜来赵,黄龙岂见谯。既迷秦帝鹿,难问贾生雕。
穆卜缄縢秘,金根辙迹遥。北军那夺印,东海漫难桥。
罗织黄门讼,笙簧白骨销。炎方无信息,丹旐竟沦漂。
邂逅江鱼食,凄凉楚客招。文忠徒谥议,子卯但箫韶。
未见公侯复,寻伤嗣续凋。流年随水逝,高谊薄层霄。
柱石林公远,缣缃故国饶。奇踪天骥活,遗轴锦鸾翘。
近者淮夷戮,前年归马调。始闻移北葬,兼议荫山苗。
圣泽覃将溥,贞魂喜定飘。异时穷巷客,怀古漫成谣。

注释参考

罗织

罗织 (luózhī) 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 frame up;cook 招集无赖数百人,令其告事,共为罗织,千里响应。——《旧唐书·来俊臣传》 罗织罪名

黄门

(1).宫禁。《汉书·西域传赞》:“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於黄门。”《通典·职官三》:“凡禁门黄闥,故号黄门。”

(2).官署名。《汉书·霍光传》:“上乃使黄门画者画 周公 负 成王 朝诸侯以赐 光 。” 颜师古 注:“黄门之署,职任亲近,以供天子,百物在焉,故亦有画工。”《汉书·元帝纪》:“詔罢黄门乘舆狗马……假与贫民。” 唐 张说 《玄武门侍射》诗序:“乃命紫微黄门,九卿六事,与熊羆之将,爪牙之臣,合宴焉。” 宋 苏轼 《赐新除太中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吕大防辞免恩命不允诏》:“端揆黄门之任,虚之久矣。”

(3).官名。本 秦 官, 汉 因之。因给事黄门,故名。《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少府, 秦 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有六丞。属官有……中书謁者、黄门、鉤盾、尚方。”后为非宦者充任的黄门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等官的简称。 南朝 梁 江淹 有《萧太尉子姪为领军江州兖州豫州淮南黄门谢启》一文。 胡之骥 题注引《资治通鉴纲目》:“﹝ 萧长懋 ﹞ 昇明 二年,除中书郎,迁黄门侍郎。”又《杂体诗三十首》中有《效潘黄门〈述哀〉》一首, 潘黄门 即指给事黄门侍郎 潘岳 。

(4).宦者,太监。因 东汉 黄门令、中黄门诸官,皆为宦者充任,故称。《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 李周翰 注:“黄门,阉人也。”《三国志·吴志·陆凯传》:“今宫女旷积,而黄门復走州郡,条牒民女。” 唐 杜甫 《丽人行》:“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明 何景明 《雷黄门凯旋图歌》:“将军五道催飞符,黄门铁鞚按营垒。”

(5).谓男子不育。《阿毗昙毗婆沙论》卷三:“黄门般吒,无形二形。”原注:“有男形不能男,有女形不能女。”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七:“此云黄门,其类有五:般茶迦,总名,谓具nan1~1根而不生子。二、伊利沙般茶迦,伊利沙,此云妬,谓见他共婬即fa1|1情欲,不见不发。三、扇茶般茶迦,谓本来nan1~1根不满,故不能生子。四、博叉般茶迦,谓半月作男,半月作女;博叉,此云助,谓两半月助成一满月也。五、留拏般茶迦,谓被刑nan1~1根;留拏,此云割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黄门》:“世有男子虽娶妇而终身无嗣育者,谓之天阉,世俗命之曰黄门。”

笙簧

(1).指笙。簧,笙中之huang1~1片。《礼记·明堂位》:“ 垂 之和钟, 叔 之离磬, 女媧 之笙簧。” 郑玄 注:“笙簧,笙中之簧也…… 女媧 作笙簧。”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 登 ( 孙登 )上峯,行且啸,如簫韶笙簧之音,声振山谷。” 宋 张子野 《木兰花》词:“楼下雪飞楼上宴,歌咽笙簧声韵颤。” 明 杨珽 《龙膏记·宠赐》:“听鸟语笙簧叠奏,看瑶阶绣茵初长。”

(2).指笙的乐音。 张素 《初至江南》诗:“山村隐图画,鸟语替笙簧。”

白骨

(1).尸骨;枯骨。《国语·吴语》:“君王之於 越 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汉 桓宽 《盐铁论·非鞅》:“故 扁鹊 不能肉白骨, 微 箕 不能存亡国也。” 唐 杜甫 《兵车行》:“君不见 青海 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四:“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白骨,我来何处弔英贤!”《文汇报》1983.8.14:“苍松掩不住白骨,红岩染透了鲜血。”

(2).泛指死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刀笔舞闻,曲相开脱,遂使凶残漏网,白骨沉寃。”

(3).白色果核或树干。 晋 顾微 《广州记》:“益智叶如襄荷,茎如竹箭,子从心中出,一枝有十子,内白骨四。破去之,取外皮,蜜煮为粽子,味辛。”《尔雅翼·释木一》:“梧者,植物之多阴最可玩者,青皮而白骨,似青桐而多子。”

随便看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Abct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1/10 15: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