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倏忽寻声去,曾无濯足来 |
释义 | 倏忽寻声去,曾无濯足来刘克庄 《昔陈北山赵南塘二老各有观物十咏笔力高妙暮》出自宋代刘克庄《昔陈北山赵南塘二老各有观物十咏笔力高妙暮》:绛帕妖方士,青襟小茂才。 注释参考倏忽倏忽 (shūhū) 很快地 quickly 倏忽往来,莫知其方。——《吕氏春秋·决胜》 倏忽已三年 忽然 in the twinkling of an eye 倏忽之间寻声(1).随声;紧接别人的声音。《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令发之日,下之应也,犹响寻声耳。” 唐 郑綮 《开天传信记》:“上尝问曰:‘此胡腹中何物,其大如是。’ 禄山 寻声应曰:‘腹中更无他物,惟赤心尔。’” (2).循着声音;寻找发声之处。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鲁迅 《呐喊·阿Q正传》:“ 阿Q 寻声渐渐的寻到 赵太爷 的内院里。” 濯足语出《孟子·离娄上》:“ 沧浪 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 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本谓洗去脚污。后以“濯足”比喻清除世尘,保持高洁。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退不终否,进亦避荣。临世濯足,希古振缨。”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泛湘江》词:“濯足夜滩急,晞髮北风凉。”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