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认为已有已大谬,久假不归非爽约 |
释义 | 认为已有已大谬,久假不归非爽约朱翌 《方提干有端石砚池狭不能容不予携以归令匠者》出自宋代朱翌《方提干有端石砚池狭不能容不予携以归令匠者》:端溪有石紫玉润,未遇良工失追琢。 注释参考认为认为 (rènwéi) 把…看作;把…当作 think 认为提一提建议也没什么不对的地方 指经过考虑的、明智的判断 deem 我认为他适合担任公司经理 对…发表正式的意见 opine 认为天气会好起来 用文字或行动表示对已经知道了并且同意了 acknowledge 一般认为出发点是好的大谬亦作“ 大繆 ”。大错。 宋 苏轼 《闻子由为郡僚所捃恐当去官》诗:“寧知事大繆,举步得狼狈。”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堪舆》:“某顿足曰:‘此大繆矣!’”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助语用不字例》:“不者弗也,自古及今,斯言未变,初无疑义;乃古人有用‘不’字作语词者,不善读之,则以正言为反言,而於作者之旨大谬矣。” 久假不归(1).长期借用不还。《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七:“煨烬之餘,所存不多,诸姪辈不能谨守,又为亲戚盗去,或他人久假不归。”《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商功父 正气的人,不是要存私,却也只趁着兴头,自做自主,像心像意,那里分别是你的我的,久假不归,连 功父 也忘其所以。” (2).比喻迷途不返。《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你我若不早为之计,及至他久假不归,有个一差二错,那时就难保不被公婆道出个不字来,责备你我几句。” 成语解释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久假不归出处《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使用例句谢山《鲒埼亭集》本欲仿此,然谢山殁后,其遗稿为杭世骏借去,久假不归,后之编刻者,多未能如原恉也。爽约爽约 (shuǎngyuē) 没有履行约会;失约 fail to keep an appointment; break an appointment 郭伋还州,尚不欺于童子; 文侯校猎,宁爽约于虞人?—— 李商隐《为张周封上杨相公启》 一诺千金,岂容爽约?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