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词名句:

 

名句 耳聪心慧舌端巧,鸟语人言无不通。
释义

耳聪心慧舌端巧,鸟语人言无不通。

白居易 《秦吉了》

出自唐朝白居易《秦吉了》

秦吉了,
出南中,
彩毛青黑花颈红。
耳聪心慧舌端巧,
鸟语人言无不通。
昨日长爪鸢,
今朝大嘴鸟。
鸢捎乳燕一窠覆,
乌琢母鸡双眼枯。
鸡号堕地燕惊去,
然后拾卵攫其雏。
岂无雕与鹗?
嗉中肉饱不肯搏。
亦有鸾鹤群,
闲立扬高如不闻。
秦吉了,
人云尔是能言鸟,
岂不见鸡燕之冤苦?
吾闻凤凰百鸟主,
尔竟不为凤凰之前致一言,
安用噪噪闲言语。

注释参考

耳聪

耳聪 (ěrcōng) 听觉敏锐 have good auditory sensation

舌端

(1).舌尖,舌头。《韩诗外传》卷七:“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辞者,舌端之文,通己於人。”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即有时偶涉诗书,亦係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

(2).舌所以言,因引申为言词。《北齐书·卢文伟传》:“ 询祖 词情艷发,早著声名,负其才地,肆情矜骄,京华人士,莫不畏其舌端。” 唐 元稹 《和乐天赠樊著作》:“是时 游 夏 辈,不敢措舌端。”

鸟语

(1).鸟鸣声。《后汉书·蔡邕传》:“昔 伯翳 综声於鸟语, 葛卢 辩音於鸣牛。” 宋 梅尧臣 《和欧阳永叔<啼鸟>十八韵》:“君今山郡日无事,静听鸟语如交争。”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二十七日》:“湖畔绿草如茵,林木参天,时闻清脆的鸟语。”

(2).指难懂的言语。古代多指四夷、外国之语。《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论》:“则缓耳雕脚之伦,兽居鸟语之类,莫不举种尽落。”

人言

[people's words] 人们的评论,别人的议论

详细解释

(1).别人的评议。《左传·昭公四年》:“礼义不愆,何恤於人言。” 宋 苏轼 《次韵滕大夫》之三:“早知百和俱灰烬,未信人言弱胜强。”《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晦翁 认是大姓力量大,致得人言如此。”

(2).人的言语。 唐 储光羲 《昭圣观》诗:“石池辨春色,林兽知人言。”

(3).pi1~1霜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砒石》:“砒,性猛如貔,故名。惟出 信州 ,故人呼为信石;而又隐信字为人言。”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辟臭虫方,用木瓜打碎,烧烟薰之,若加人言少许,其子粒粒皆爆碎。”

不通

(1).阻塞;不通达。《左传·成公十三年》:“东道之不通,则是 康公 絶我好也。”《楚辞·九辩》:“閔奇思之不通兮,将去君而高翔。”

(2).不相往来。《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近且婚媾不通,兄弟乖絶。”

(3).不共同使用。《礼记·内则》:“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

(4).不明白;不了解。《汉书·哀帝纪》:“皇天降非材之佑, 汉 国再获受命之符,朕之不德,曷敢不通!” 三国 魏 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 冲 等不通大体,敢以陈闻。” 王愿坚 《普通劳动者》:“说着,他动了真气,象不屑于和这个不通情理的人说话似的,一翻身躺下去。”

(5).谓学识浅陋。 汉 王充 《论衡·别通》:“夫通人犹富人,不通者犹贫人也。俱以七尺为形,通人胸中怀百家之言,不通者空腹无一牒之诵。”

(6).谓文理悖谬不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是为一论物体,一就人情,殊不通矣。”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鼎甲》:“邑宰见其文,以为不通,贴文於照墙,不取。”

随便看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Abct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2/2 18:5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