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虚无体道合真,恬淡乐天知命 |
释义 | 虚无体道合真,恬淡乐天知命郭印 《再和二首》出自宋代郭印《再和二首》:涉海必假舟航,登山当寻蹊径。 注释参考无体(1).谓行礼中没有一定的动作仪式。《礼记·孔子闲居》:“ 孔子 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 孔颖达 疏:“非有升降揖让之礼,故为无体之礼也。” (2).没有形体。道家形容道的玄妙抽象,佛教亦以表示教义的玄微。《淮南子·精神训》:“其动无形,其静无体。” 高诱 注:“无形无体,道之容也。”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道生》:“道之为物……指之无体,象之无容。” 唐 张说 《陈州龙兴寺碑》:“观夫广大无相者,虚空也,四轮依之而住;精微无体者,佛性也,万法因之以生。” (3).没有一定的体式或格式。《旧唐书·音乐志三》:“六变有成,三登无体。” 道合志趣相同;气味相投。《北史·高熲传》:“帝劳之曰:‘公伐 陈 后,人云公反,朕已斩之。君臣道合,非青蝇所间也。’” 宋 王安石 《送章宏》诗:“道合由来不易谋,岂无 和氏 识 荆 璆?” 恬淡恬淡 (tiándàn) 指人的性格恬静;恬静淡泊 indifferent to fame or gain 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老子》 恬淡志安贫。——阮籍《咏怀》乐天知命[contented with one's lot; accept fate and be happy about it; enjoy what is natural and obey what is destined] 安于自己的命运而没有任何忧虑 详细解释(1).旧谓乐从天道的安排,安守命运的分限。《易·繫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孔颖达 疏:“顺天道之常数,知性命之始终,任自然之理,故不忧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然则君子居正体道,乐天知命,明其无可奈何,识其不由智力,逝而不召,来而不距,生而不喜,死而不慼。” 宋 辛弃疾 《水龙吟·题瓢泉》词:“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 回 也。”《儒林外史》第八回:“近来我在林下,倒常教他做几首诗吟咏性情,要他知道乐天知命的道理。” (2).现引申为安于现状,乐守本分。 鲁迅 《彷徨·孤独者》:“但是学校里的人们,虽是月薪十五六元的小职员,也没有一个不是乐天知命的。” 巴金 《春》十五:“连她这个乐天安命的年轻姑娘现在也说出这样的话来,这倒是 觉新 料想不到的。”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