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市门小儿有虚籍,校官弟子无鸣弦 |
释义 | 市门小儿有虚籍,校官弟子无鸣弦项安世 《送张安抚》出自宋代项安世《送张安抚》:蓬莱太守厌期会,归结琳宫香火缘。 注释参考市门(1).市场的门。古代市场出入有门,按时启闭。《韩非子·内储说上》:“因召市吏而誚之曰:‘市门之外何多牛屎?’”《魏书·食货志》:“其京邑二市,天下州镇郡县之市,各置二称,悬於市门。” 宋 欧阳修 《夷陵县至喜堂记》:“ 朱公 治是州……辟南北之街,作市门、市区。”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三章:“今日市门一駔侩,明日可以拖青紆紫矣。” (2).ji1*1院的代称。《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虽市门之游,豪客不废;然女閭之遗,正人耻之,不得不谓之邪色。”参见“ 倚市门 ”。 (3).星名。《星经》卷下:“市楼六星在市门中。” 小儿小儿 (xiǎo’ér) 小孩子;小儿子 children 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两小儿笑曰。 最喜小儿无赖。——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谦称自己的儿子 my son校官校官 (xiàoguān) 具有大校、上校、中校或少校军衔的军官 field officer弟子弟子 (dìzǐ) 门徒,徒弟;接受他人教导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 disciple;follower;pupil鸣弦亦作“ 鸣絃 ”。 1.《论语·阳货》:“子在 武城 ,闻弦歌之声。”原谓 子游 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后以“鸣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乐。《后汉书·循吏传赞》:“一夫得情,千室鸣弦。” 李贤 注:“一夫谓守长也。千室谓黎庶。言上得化下之情,则其下鸣弦而安乐也。” 宋 曾巩 《送韩玉汝使两浙》诗:“使传东驰下九天,此邦曾屈试鸣弦。” (2).拨动琴弦,使之作响。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一:“援琴鸣弦发清音,短歌微吟不能长。” (3).指琴瑟琵琶等弦乐器。 晋 陶潜 《闲情赋》:“仰睇天路,俯促鸣絃。” 南朝 梁简文帝 《戏赠丽人》诗:“但歌聊一曲,鸣弦未息张。” 唐 杨炯 《和郑校仇内省眺瞩思乡怀友》:“頽风暌酌羽,流水旷鸣絃。”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李近楼琵琶》:“《耳谭》载京师瞽者 李近楼 ,籍锦衣千户,善琵琶,能左右手。弹新声古曲,无不絶妙,平生羈愁哀怨,及人己胸中事,皆於鸣弦铁拨发之,令人髮上指,泪交下。” (4).指弓弦。 唐 李白 《秋猎孟诸夜归》诗:“骏发跨名驹,雕弓控鸣弦。”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