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骊山举燧因褒姒,蜀道蒙尘为太真 |
释义 | 骊山举燧因褒姒,蜀道蒙尘为太真陈僩 《读明妃引》出自宋代陈僩《读明妃引》:骊山举燧因褒姒,蜀道蒙尘为太真。 注释参考骊山在 陕西省 临潼县 东南,因古 骊戎 居此得名。是著名的游览、休养胜地。又名 郦山 。《汉书·刘向传》:“ 秦始皇 葬於 驪山 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餘丈,周回五里有餘。” 唐 张说 《应制奉和》:“ 汉 家行树直 新丰 , 秦 地 驪山 抱温谷。” 清 陈维崧 《满庭芳·距汝州四十里山有温泉相传为唐武后幸洛时浴处》词:“凄然也, 驪山 浴馆,一样野花稠。” 举燧(1).燃起火把。《文选·张衡<西京赋>》:“升觴举燧,既釂鸣鐘。” 薛综 注:“燧,火也。谓行酒举烽火以告众也。”《后汉书·班固传上》:“割鲜野食,举燧命爵。”按,《文选·班固<西都赋>》作“举烽”。 (2).燃起告警烽烟。《宋史·种世衡传》:“有急,则举燧介马以待。” 蜀道蜀 中的道路。亦泛指 蜀 地。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 道之难难於上青天!” 唐 温庭筠 《过华清宫二十二韵》:“早梅悲 蜀 道,高树隔 昭 丘。”《隶续·汉建平郫县碑》 宋 洪适 释:“右《建平郫县碑》二十九字。 建平 者, 哀帝 之纪年,其五年已改为 元寿 矣……殆 蜀 道未知改元尔。”《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修 谓 松 曰:‘ 蜀 道崎嶇,远来劳苦。’” 陈毅 《咏三峡》:“ 蜀 道真如天, 江 行万山间。” 蒙尘蒙尘 (méngchén) 旧指帝后流亡在外,蒙受灰尘 go into exile 主上蒙尘。——《三国志·诸葛亮传》 靖康年间,金人围困 汴梁, 徽、 钦二帝蒙尘北狩,一时后妃公主被虏去的甚多。——《初刻拍案惊奇》 成语解释指皇帝被驱逐出宫廷,在外流亡而言。太真(1).原始混沌之气。《文选·傅毅<舞赋>》:“啟太真之否隔兮,超遗物而度俗。” 李善 注:“太真,太极真气也。”《子华子·阳城胥渠问》:“太真剖割,通之而为一,离之而为两,各有精专,是名阴阳。” (2).仙女名。《云笈七籤》卷九八:“ 太真夫人 者, 王母 之小女也。年可十六七,名 婉罗 ,字 勃遂 。” (3). 唐 杨贵妃 号。《旧唐书·后妃传上·玄宗杨贵妃》:“时妃衣道士服,号曰‘太真’。” 唐 罗隐 《牡丹》诗:“日晚更将何所似, 太真 无力凭栏干。”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 鶯鶯 ﹞有倾国倾城之容, 西子 、 太真 之颜。” 明 杨珽 《龙膏记·邪萌》:“丰若有餘,柔若无骨,嘖嘖 太真 、 飞燕 ,旷世兼长。” (4).道教称黄金为太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金》﹝释名﹞引 陶弘景 曰:“仙方名金为太真。”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