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词名句:

 

名句 昆仑铜柱高隐天,河流九曲东南被
释义

昆仑铜柱高隐天,河流九曲东南被

虞俦 《交韵汉老弟假山》

出自宋代虞俦《交韵汉老弟假山》:

庭空吏散无公事,一枕清风供午睡。
列仙之陬渺何许,化蝶翩翩可坐致。
梦中意行不识路,神前那有车乘坠。
立壁延缘萝蔓绿,滑径行视莓苔翠。
南游忽到九疑峰,竹痕班班湘娥泪。
箫韶声断苍梧云,石上虚馀千古意。
回镳斜经少昊墟,阆风县圃穷幽邃。
昆仑铜柱高隐天,河流九曲东南被
高掌远蹠得我惊,二华巨灵留贔屭。
三拓却转问勾芒,首冠连鳌谁所置。
蓬莱浪自弱水隔,挽仰之间兴已寄。
传闻有枣大如瓜,一笑安期方指示。
恶风骤起吹船回,未悟此身在平地。
咚咚衙鼓忽惊觉,起业恰见群儿戏。
叠石亭前作假山,列嶂层峰生诡异。
有如中怒互拏攫,或似画眉相妩媚。
神獒狮子岂其朋,伏虎卧驼非若类。
珠屏九折地不惜,西柱一峰天所弃。
眼中乍见已堪赏,梦里曾游俱可志。
连筒灌水瀑泉飞,薄岸临坻盘石岿。
瓦盘拳石养菖蒲,小有仇池今见二。
乃知仙境只人间,跬步不移千里至。
向来封国在槐枝,我今此梦真相似。
要知万事孰非梦,何物世间能久嗜。
有人夜半欲移舟,读我此诗宁不愧。

注释参考

昆仑

亦作“崐仑2”。1.古代亦写作“昆仑”。 昆仑山 。在 新疆 西藏 之间,西接 帕米尔 高原,东延入 青海 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 昆仑山 上有 瑶池 、 阆苑 、 增城 、 县圃 等仙境。《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楚辞·离骚》:“邅吾道夫 崑崙 兮,路修远以周流。” 唐 韩愈 《杂诗》之三:“ 崑崙 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 黄 流乱注?”

(2).古代西方国名。《书·禹贡》:“织皮, 崐崘 、 析支 、 渠 、 搜 ,西戎即叙。” 孔 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 昆仑山 。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衣皮之民,居此 崑崙 、 析支 、 渠搜 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3).古代泛指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闇中大战, 谦之 手射 阳迈 柁工,船败纵横, 崑崙 单舸接得 阳迈 。” 唐 张籍 《昆仑儿》诗:“ 崑崙 家住海中洲,蛮客将来 汉 地游。”《旧唐书·南蛮传·林邑》:“自 林邑 以南,皆卷髮黑身,通号为 崑崙 。”

(4).“ 崑崙奴 ”的省称。 唐 王维 《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师子、崑崙各二。”

(5).泛指奴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余德》:“向暮,有两崑崙捉马挑灯,迎导以去。”参见“ 崑崙奴 ”。

(6).特指 昆仑 奴 磨勒 。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你看他乘云驾雾凭虚走,早把那 崑崙 秘术来传受。” 清 顾彩 《髯樵传》:“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 崑崙 。”参见“ 崑崙奴 ”。

(7).古代称皮肤黑色的人。《晋书·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传》:“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崐崘。”《旧五代史·慕容彦超传》:“尝冒姓 阎 氏,体黑麻面,故谓之 阎崑崙 。”

(8).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隐 《魏侯第东北楼堂书所见成篇》:“锁香金屈戌,带酒玉崑崙。”

(9).酒名。“ 崑崙觴 ”的省称。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诃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崙。”原注:“酒名。”参见“ 崑崙觴 ”。

(10).道教语。指头脑。《云笈七籤》卷十二引《太上黄庭外景经》:“子欲不死修崑崙。”《云笈七籤》卷十七:“眼为日月,髮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崑崙。”

(11).脐之别名。《黄庭内景经·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纬经》:“脐中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崑崙,一名特枢。”

(1).山名。在 西藏 、 新疆 和 青海 之间。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淮南子·原道训》:“经纪山川,蹈腾 昆仑 ,排閶闔,沦天门。” 高诱 注:“ 昆仑 ,山名也。在西北,其高万九千里。” 陈毅 《昆仑山颂》诗:“ 昆仑 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2).指 汉 代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记·封禅书》:“ 济南 人 公玊带 上 黄帝 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 昆仑 ,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参见“ 昆仑道 ”。

(3).古障塞名、一名 昆仑障 。 西汉 置。在今 甘肃省 安西县 南。为宜禾都尉治所。

(4). 东晋 南朝 时指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其肤色较黑。《南齐书·王琨传》:“父 懌 不慧,侍婢生 琨 ,名为 崑崙 。”按,崑崙,同“ 昆仑 ”。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昆仑》。

(5).我国古代泛称今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以至 东非 之人为昆仑。参阅《太平御览》卷七八六引 三国 吴万震 《南州异物志》、卷七八八引 竺芝 《扶南记》、 唐 义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6).古岛屿名。亦译 军屯山 。即今 越南 南部 湄公河 口外的 昆仑岛 。为古代海舶往来东西洋必经之地。《岛夷志略》和《星槎胜览》有专条记述,《郑和航海图》亦有此岛。

(7).针灸穴位名。位于足部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足三阳经总穴名》:“足太阳膀胱经,行足股后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阴……昆仑,跗阳。”

广大无垠貌。昆,通“ 浑 ”。 汉 扬雄 《太玄·中》:“昆仑旁薄,思之贞也。” 司马光 集注:“昆,音魂;仑,卢昆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元气昆仑,充满天地。”

铜柱

(1).铜制的支撑建筑物的柱子。《史记·孝武本纪》:“其后则又作 栢梁 、铜柱、承露僊人掌之属矣。” 明 何景明 《易水行》:“手持匕首摘铜柱,事已不成空駡倨。”《新民晚报》1990.8.5:“白玉般的础石上耸立着粗大的铜柱。”

(2).神话传说中的天柱。《神异经·中荒经》:“ 崑崙之山 ,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

(3).铜制的作为边界标志的界桩。《后汉书·马援传》“嶠南悉平” 李贤 注引 晋 顾微 《广州记》:“ 援 到 交阯 ,立铜柱,为 汉 之极界也。” 唐 张渭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诗:“铜柱朱崖道路难, 伏波 横海旧登坛。”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马氏铜柱有三》:“ 马援 所立铜柱在 林邑国 ……此 汉 时所立铜柱在 交趾 者也; 马总 为 安南 都护,建二铜柱於 汉 故处,劖著 唐 德,兼以明 伏波 之裔,此 唐 时所立铜柱亦在 交阯 者也; 五代 史 马希范 攻 溪州 蛮,降之,乃立铜柱为表,命学士 李皋 铭之,此 五代 时所立铜柱在 五溪 者也。”

高隐

隐居。 唐 皮日休 《通玄子栖宾亭记》:“古者有高隐殊逸,未被爵命,敬之者以其德业,号而称之,玄德玄晏是也。” 明 范汭 《琴川夜泊怀孙齐之》诗:“残梦风前柝,归心曙后鸡,还知高隐处,只隔水东西。” 清 龚自珍 《自春徂秋得十五首》之八:“弱龄羡高隐,端居媚幽独。”

河流

河流 (héliú) 地表上有相当大水量且常年或季节性流动的天然水流 river

九曲

(1).迂回曲折。 汉 王褒 《九怀·危俊》:“径 岱 土兮魏闕,歷九曲兮牵牛。” 唐 卢纶 《送郭判官赴振武》诗:“ 黄河 九曲流,繚绕古边州。”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赋》:“三重银户,入九曲之摩尼。”摩尼,梵语“宝珠”的译名。

(2).指 黄河 。因其河道曲折,故称。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 三门 九曲,竞呈昇没之源; 太华 维 嵩 ,交闢奔衝之路。” 唐 齐己 《潇湘二十韵》:“对兹伤九曲,含浊出 崑崙 。”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九曲风涛何处显?则除是此地偏。”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劫宝》:“九曲天险,只用莲舟荡漾。”

(3).指 福建 武夷山 的 九曲溪 。 宋 朱熹 《武夷櫂歌》之十:“ 九曲 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元 萨都剌 《武夷馆方池》诗:“溪船明日泛 九曲 ,出入紫翠听潺湲。” 郁达夫 《咏武夷》:“ 武夷 三十六雄峯, 九曲 清溪境不同。”

东南

东南 (dōngnán) 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southeast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随便看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Abct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1/9 4:4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