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伏石卧虎状,腾拏杂奔鹿 |
释义 | 伏石卧虎状,腾拏杂奔鹿沈与求 《游玲珑山因访朱氏草堂》出自宋代沈与求《游玲珑山因访朱氏草堂》:平生丘壑心,馀事不挂目。 注释参考伏石暗礁。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河漕·吕梁洪》:“若值旱涸,行舟一遭伏石,立葬鱼腹。” 卧虎(1).比喻执法严峻或作战勇猛者。《后汉书·酷吏传·董宣》:“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慄,京师号为‘卧虎’。”《魏书·李崇传》:“所向摧破,号曰‘卧虎’,贼甚惮之。” (2).喻官职的尊严。 晋 傅咸 《司隶校尉教》:“司隶校尉,旧号‘卧虎’,诚以举纲而万目理,提领而众毛顺。”按, 汉 置司隶校尉,权任甚重,历代相承, 唐 废。 (3).比喻can1~1暴凶横之人。《后汉书·宦者传·单超》:“其后四侯转横,天下为之语曰:‘ 左 回天, 具 独坐, 徐 卧虎, 唐 两墯。’” (4).比喻山势。 元 王恽 《游万固寺》诗:“连山一卧虎,矫首尽两戒。” 腾拏拽拉腾空貌。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处士 李璞 一日登楼,见 淮 滩雷雨中一龙腾拏而上。” 沉砺 《再迭前韵示剑华》:“青萍欲作腾拏势,黄鵠何妨燕雀讥。”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