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风波跌足今惮行,林下独居心迹清 |
释义 | 风波跌足今惮行,林下独居心迹清王炎 《用元韵答秀叔》出自宋代王炎《用元韵答秀叔》:休将世事关身事,自数颓龄尚余几。 注释参考风波风波 (fēngbō) 风和波浪。比喻生活或命运中所遭遇的不幸或盛衰变迁 wave 世路风波 惹出风波 乱子;纠纷 disturbance 风波迭起跌足[stamp one's feet] 跺脚,用脚底或用脚向下用力地击或跺脚,常在悲痛、伤心、绝望时 孔明跌足长叹曰:“大势去矣,此吾之过也!”——《三国演义》 详细解释(1).跺脚。《三国演义》第九回:“ 允 仰面跌足,半晌不语。”《红楼梦》第三九回:“ 宝玉 听了,跌足嘆惜。” 李準 《李双双》四二:“ 小王 跌足叹气地说:‘哎!我真是不知道,都是你们村的 金樵 他对我说的。人家既然有了对象,我何必呢!’” (2).以脚蹬地。《西游记》第二回:“凡诸仙腾云,皆跌足而起,你却不是这般。” (3).失足跌倒。 清 吴敏树 《书谢御史》:“御史言事,轻则友朋笑,重则恐触罪,一朝跌足,谁肯相顾盼耶?” 林下林下 (línxià) 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隐或退隐之处 retirement 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李白《安陆寄刘绾》独居独居 (dújū) 长期的、独身一人居留 vigil;live a solitary existence 在靠近极地积冰地带的五个月独居心迹[the true state of one's mind;true motives or feelings] 思想与行为;犹心事;心情 详细解释见“ 心迹 ”。 亦作“ 心跡 ”。1.思想与行为。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矧乃归山川,心跡双寂漠。”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西城员外丞,心跡两屈奇。”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思有以少补圣政,助成应天之实,使 尧 舜 之仁,名言皆行,心迹相应,庶几天下感通。”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十九:“心跡不相从,我思难具陈。” (2).犹心事;心情。《宋书·傅亮传》:“考旧闻於前史,访心跡於污隆。”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此畴曩心跡,安敢不尽於君侯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我正为暴白心跡,故来与祭。” 沙汀 《酒后》:“而且一再发誓要把五亩绝业捐给善堂,以明心迹。”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