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词名句:

 

名句 把手相劝勉,不应老尘埃。
释义

把手相劝勉,不应老尘埃。

王昌龄 《留别伊阙张少府郭大都尉》

出自唐朝王昌龄《留别伊阙张少府郭大都尉》

迁客就一醉,主人空金罍。江湖青山底,欲去仍裴回。
郭侯未相识,策马伊川来。把手相劝勉,不应老尘埃。
孟阳逢山旧,仙馆留清才。日晚劝趣别,风长云逐开。
幸随板舆远,负谴何忧哉。唯有仗忠信,音书报云雷。

注释参考

把手

(1) [handle;grip]∶器物上供手执握之处

(2) [person skilled in a trade]∶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人。引申为负责人

一把手,二把手

(3) [knob]∶通过它可握住、操纵或移动某物的常见的拉手(如抽屉或门的)

金属把手

详细解释

(1).握手。《三国志·魏志·张邈传》:“ 吕布 之捨 袁绍 从 张杨 也,过 邈 临别,把手共誓。” 宋 欧阳修 《奉酬扬州刘舍人见寄之作》诗:“把手或未能,尺书幸时寓。”

(2).器物上供手执握之处。 郑观应 《盛世危言·火器》:“其弹子均由后膛旁孔纳入,膛下设木把手,用右手把住扳手,再用左手推挽。” 周立波 《第一夜》:“我们上了二层楼,蓝衫人转动一个房间门的把手。”

(3).指扶手。 张天翼 《儿女们》:“ 广川伯伯 将手抹一下下巴,放到太师椅的把手上。”

(4).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人。 浦金 《瓦窑堡的炭》:“炭窑上,有所谓‘场内’与‘场外’之分,窑头和炭工都是下到炭窑里的场内人,把手(摇绞把的)以及掌柜的、站盘的、窑主都是场外人。”

(5).引申指负责人。与序数字连用。 deng1*11~1平 《关于国防工业企业的整顿》:“解决领导班子问题,主要是配备好一、二把手,一、二把手敢字当头,就可以把队伍带起来。”

相劝

相劝 (xiāngquàn) 互相勉励 encourage each other 劝说,劝导宽解 persuade 不好相劝

不应

(1).不响应;不应和。《墨子·旗帜》:“当应鼓而不应,不当应而应鼓,主者斩。”《荀子·正论》:“彼将听唱而应,视仪而动……不应不动,则上下无以相有也。”

(2).不回答;不答应。《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 去 齐 ,宿於 昼 ,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儘夫人问当,夫人説话,不应一句。” 清 王韬 《淞隐漫录·陈霞仙》:“女力劝之纳簉室,生终不应,曰:‘百岁欢娱,能有几何,岂可使他人间之哉!’”

(3).不符合;不应验。《韩非子·存韩》:“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愿大王幸使得毕辞於前,乃就吏诛不晚也。”《淮南子·原道训》:“风兴云蒸,事无不应。”

(1).不应该。 宋 苏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怀子由》词:“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千载难消亡国恨,不应此地着 鴟夷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仙人不应若是。”

(2).不须。 宋 王安石 《酬宋廷评请序解经诗》:“训释虽工君尚少,不应急务世人传。” 宋 苏轼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词:“ 西州 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宋 周文璞 《赠赵子野歌》:“书来不应寄他物,只要秋林一双笛。”

(3).不是。 宋 黄庭坚 《王立之诗报梅花已落尽次韵戏答》:“定是 沉郎 作诗好,不应春能生许愁。” 宋 陈师道 《十五夜月》诗:“不应明白髮,似欲劝人归。” 宋 陆游 《九月晦日》诗:“自是老来多感慨,不应萧瑟为秋风。”

(4).不曾;未尝。 唐 韩翃 《送客之江宁》诗:“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 徐州 见柳花。” 宋 晁补之 《洞仙歌·咏菊》词:“不应夸絶艳,曾妬春华,因甚东君意不到?” 宋 辛弃疾 《新荷叶·再和赵德庄韵》:“细数从前,不应诗酒皆非。”

(5).不知;不顾。 宋 陈师道 《河上》诗:“还家慰儿女,归路不应长。” 宋 谢薖 《定风波·七夕莫莫堂席上呈陈虚中》词:“寂寞江天正云雾,回顾,不应中有少微星。” 宋 周紫芝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词:“只愁飞詔下青冥,不应霜塞远,横槊看诗成。”

(6).古代法律名词。谓非有意犯罪。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失误了官身,本该扣厅责打四十,问你一个不应罪名。”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三折:“怎么把我也问个不应。”《水浒传》第三回:“原告人保领回家,邻佑杖断有失救应。房主人并下处邻舍止得个不应。”

尘埃

尘埃 (chén āi) 飞扬的尘土 dust;dirt 尘埃传播病菌 ;比喻污浊的东西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唐· 杜甫《兵车行》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蒙世俗之尘埃。
随便看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Abct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1/23 9:2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