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丈夫有志穷益坚,肯为猩唇贱昌歜 |
释义 | 丈夫有志穷益坚,肯为猩唇贱昌歜李弥逊 《舍弟以诗贷粟如叔旸次其韵》出自宋代李弥逊《舍弟以诗贷粟如叔旸次其韵》:於陵布三咽不待布糁,重义布轻身诚果布敢。 注释参考丈夫丈夫 (zhàngfū) 已婚女子的配偶 husband 古者丈夫不耕。——《韩非子·五蠹》 :男子 man 生丈夫,…生女子。——《国语·越语》 成年男子 manly person 丈夫气 丈夫亦爱怜。——《战国策·赵策》有志有志向;有志气。《礼记·礼运》:“ 孔子 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 丘 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汉 王粲 《咏史》:“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 唐 韩愈 《送区册序》:“﹝ 区册 ﹞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説,欣然喜,若有志於其间也。” 孙中山 《劝告北军将士宣言书》:“ 民国 新成,时方多事,执干戈以卫社稷,正有志者建功树业之时。” 猩唇猩猩的嘴唇。食品中“八珍”之一。 晋 张载 《七命》之七:“鷰髀猩脣,髦残象白。”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八珍惟熊掌鹿尾为常见,驼峰出塞外已罕覯矣,猩脣则仅闻其名。” 清 陈维崧 《满江红·汴京怀古》词之八:“西务里,猩唇煮;南瓦内,鸞笙语。” 昌歜(1).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古以飨他国之来使,以示优礼。 (2).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传说 周文王 嗜昌歜, 孔子 慕 文王 而食之以取味。后以指前贤所嗜之物。 唐 韩愈 《送无本师归范阳》诗:“来寻吾何能?无殊嗜昌歜。” 唐 皮日休 《郢州孟亭记》:“既慕其名,亦覩其貌,盖 仲尼 思 文王 ,则嗜昌歜。” 宋 苏轼 《仁宗皇帝御飞白记》:“存昌歜以追嗜好,不若因褒贬以想见其所与之人。” 宋 陆游 《夜坐观小儿作拟毛诗欣然有赋》:“即今见汝尚懽欣,此癖真同嗜昌歜。” (3).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端午节有食菖蒲菹与饮菖蒲酒之俗。 宋 范成大 《代儿童作端午贴门诗》之三:“黍筒小费名田课,昌歜多浮乐圣杯。” 清 宫鸿历 《长安午日》诗:“綵结灵符聊辟鬼,盘堆昌歜故愁吾。”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