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校雠正对青藜月,关陕俄分画戟风 |
释义 | 校雠正对青藜月,关陕俄分画戟风崔与之 《送袁校书赴湖州别驾》出自宋代崔与之《送袁校书赴湖州别驾》:奎壁光芒久聚东,奏篇入献大明宫。 注释参考雠正亦作“讐正”。1.校正。《新唐书·儒学传序》:“帝又讎正五经繆缺,颁天下示学者,与诸儒稡章句为义疏,俾久其传。” 清 章学诚 《校雠通义·校雠条理》:“夫博求诸本乃得讐正一书,则副本固将广储以待质也。”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七章第三节:“ 乾 嘉 以还,学者多讎正 先秦 古籍,渐可得读。” (2). 唐 代官名。掌校勘书籍。 宋 洪迈 《容斋五笔·详正学士》:“ 唐太宗 时,命秘书监 魏徵 写四部羣书,将藏内府,置讎正二十员。后又詔 虞世南 、 颜师古 踵领之,功不就。 显庆 中罢讎正官,使散官随番刊正。” 青藜(1).指藜杖。 唐 刘言史 《山中喜崔补阙见寻》诗:“鹿袖青藜鼠耳巾,潜夫岂解拜朝臣。” 宋 王安石 《昼寝》诗:“井径从芜漫,青藜亦倦抉。” 明 徐渭 《八月十八日阿枳三江观潮夜归示》诗之三:“ 阿宣 也锁书堂去,独曳青藜咏玉簪。” (2).《三辅黄图·阁》:“ 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 ,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藜杖,叩阁而进。见 向 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 向 ,授《五行洪范》之文。恐词説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后因以“青藜”指夜读照明的灯烛。 宋 王安石 《上元戏呈贡父》诗:“不知太一游何处,定把青藜独照公。”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金莲烛,祥光普照,喜得红云飞绕,依稀似对青藜耀。” 清 陈鹏年 《冬日感怀》诗:“直庐夜检青藜照,讲幄朝呈《bai1*1虎通》。” (3).借指苦读之事。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则得妻》:“衣冠俊雅,为姻亲青藜抛下。” 清 陈维崧 《满江红·怅怅词》词:“问何为潦倒、青藜笔砚。老大怕逢裘马辈,颠狂合入烟花院。” (4).借指读书人。 明 夏完淳 《军宴》诗之一:“自愧青藜陪客座,幸从 细柳 识军威。” 关陕指 陕西 地区。 陕西 古名 关中 ,故称。 陈毅 《送沉张诸君赴延安》诗:“八载睽离望 关陕 ,五年风雨仗 延安 。” 分画(1).亦作“ 分划 ”。区分;划分。《管子·明法解》:“故君臣相与,高下之处也,如天之与地也;其分画之不同也,如白之与黑也。” 唐 元稹 《有酒》诗之一:“胡为沉浊以升清,矗然分画高下程。”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元丰 初,虏人来议地界, 韩丞相 名 縝 自枢密院都承旨出分画。” 李新魁 《古音概说》第五章一:“韵图中,等列的安排主要是按韵母元音发音状况的不同来分划的。” (2).部署;调配。《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 宋 司马光 《论钱穀宜归一札子》:“故能知其(天下钱穀)大数,量入为出,详度利害,变通法度,分画移用,取彼有餘,济此不足。”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