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格律前缓声,比兴莫相疑 |
释义 | 格律前缓声,比兴莫相疑曹彦约 《喜雪次倅车韵呈使君》出自宋代曹彦约《喜雪次倅车韵呈使君》:使君轶何武,未去民先思。 注释参考格律格律 (gélǜ) 诗、赋、词、曲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外国诗歌也有自己的格律 poetic metre 规矩;准则 rule;standard 因为格律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套不住的手》缓声(1).指柔缓的乐声或歌声。 唐 白居易 《小童薛阳陶吹觱篥歌》:“缓声展引长有条,有条直直如笔描。” 清 吴伟业 《和杨铁崖天宝遗事诗》之二:“浩唱扇低槐市月,缓声衫动石头风。” (2).古乐律名。《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昔 黄帝 吹九寸之管,得黄钟正声,半之为清声,倍之为缓声,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 比兴(1).《诗》六义中“比”和“兴”的并称。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比兴”为 中国 古典诗歌创作传统的两种表现手法。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虬龙以喻君子,云蜺以譬谗邪,比兴之义也。”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昔文章既作,比兴由生。鸟兽以媲贤愚,草木以方男女。诗人骚客,言之备矣。” 唐 刘知几 《杂说上》:“然自古设比兴,而以草木方人者,皆取其善恶、薰蕕、荣枯、贞脆而已。”参阅《诗大序》、 宋 朱熹 《诗集传》。 (2).指创作诗歌。 宋 王安石 《甘露歌》词:“尽日含毫难比兴,都无色可并。” 清 顾炎武 《与人书》:“起八代之衰,而树千秋之业,非明公其谁与归!当不仅流连比兴,传播艺林,为斯文之盛事矣。” 相疑互相猜疑。《庄子·在宥》:“於是乎喜怒相疑,愚知相欺,善否相非,诞信相讥,而天下衰矣。” 明 张居正 《与南台长言中不干外政书》:“一旦上下相疑,南北冰炭,而后责僕以维持周全之,僕亦不能。”《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两个人彼此相疑,大家混争,惊起地方邻里人等,多来问故。”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