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却归桑梓路,忍对建昌门 |
释义 | 却归桑梓路,忍对建昌门曹彦约 《秘阁修撰雷文卿挽章二首》出自宋代曹彦约《秘阁修撰雷文卿挽章二首》:访我鸣琴日,闻公吐屑言。 注释参考却归亦作“却归”。退归。多谓辞官回家。 唐 韩愈 《与大颠师书》:“至此一二日,却归高居,亦无不可。” 唐 赵璘 《因话录·羽》:“ 蒙 却归故林,而 赵 公薨於相位。” 南唐 沉汾 《续仙传·王可交》:“ 王渢 具以奏闻,詔称其异。后 可交 却归乡里,备话歷歷。” 桑梓桑梓 (sāngzǐ)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 one’s native place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诗·小雅·小弁》 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造福桑梓 世先生同在乡桑梓。——《儒林外史》昌门即 阊门 。 春秋 吴国 之西郭门。《吴越春秋》、《越绝书》均谓 阖闾 所建。 阖闾 欲西破 楚 ,故又名 破楚门 。《太平御览》卷八一八引《韩诗外传》:“ 孔子 、 颜渊 登 鲁 泰山 ,望 吴 昌门 。”《三国志·吴志·太史慈传》:“ 策 命 慈 往抚安焉……饯送 昌门 。”《资治通鉴·汉建安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引《孙权记》注:“ 吴 西郭门曰 閶门 , 夫差 作,以天门通 閶闔 ,故名之。后 春申君 改曰 昌门 。”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