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词名句:

 

名句 江南泽国多烟水,年少轻身作游子
释义

江南泽国多烟水,年少轻身作游子

戴表元 《孙使君飞蓬亭》

出自宋代戴表元《孙使君飞蓬亭》:

江南泽国多烟水,年少轻身作游子
适来衰懒畏奔驰,忽见飞蓬平地起。
飞蓬主人人中仙,曾乘千斛凌风船。
船头画鼓催行酒,船尾红妆歌采莲。
收篙卷纶今尚乐,却悔从前风浪恶。
青云裘褐一鸥身,白发山林五湖客。
我来花雾红霏霏,此蓬如山何处飞。
但当共坐索酩酊,溪塘过雨春肥。
君不见鸱夷名成沧海去,富贵畏人如脱兔。
又不见羊裘钓客桐江上,一出张皇动星象。
何如飞蓬主人亭上饮,醒与客论酣即寝。
寝酣忽作江湖梦,风雨漂摇蓬不动。

注释参考

江南

江南 (jiāngnán)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south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泛指长江以南 south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泽国

泽国 (zéguó) 多水的地区;水乡 a land that abounds in rivers and lakes 泽国用龙节。——《周礼·地官·掌节》 江村夜涨浮天水,泽国秋生动地风。——唐·杜牧《题白云楼》 遭水淹了的地区 inundated area 那年发大水,这里成了一片泽国

烟水

亦作“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 唐 孟浩然 《送袁十岭南寻弟》诗:“ 苍梧 白云远,烟水 洞庭 深。” 宋 辛弃疾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词:“新堤路,问 偃湖 何日,烟水濛濛?” 明 文徵明 《石湖》诗:“ 石湖 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烟水淼茫,庐舍遮映。”

年少

年少 (niánshào) 年纪轻 young of age 青春年少 指年轻男子 teenager 翩翩年少 五陵年少争缠头。——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轻身

[make light of one's life by commiting suicide] 指不珍重自己的生命

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详细解释

(1).道教谓使身体轻健而能轻举。《史记·留侯世家》:“ 留侯 乃称曰:‘……愿弃人閒事,欲从 赤松子 游耳。’乃学辟穀,道引轻身。”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一云‘乃学道引,欲轻举’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 后魏 嵩山 道士 寇谦之 修 张道陵 之术,以其教太冷淡无所得,自言遇 老子 降,授以辟穀轻身之法及《科戒》二十卷。”

(2).指飞升,登仙。 明 屠隆 《綵毫记·游玩月宫》:“灵光保得长明皎,万里秋毫。早则个轻身慾界超。”

(3).谓不尊重自身。《孟子·梁惠王下》:“何哉,君所为轻身以先於匹夫者?”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大夫轻身以亲浅事,而专命以抗公侯,《春秋》书之,所以责其重以失己而又轻以失人也。” 明 陆采 《怀香记·池塘晤语》:“轻身自许,端为恁蕙质兰情。”

(4).犹轻生。 宋 司马光 《奏弹王安石表》:“盖以立君朝者当励己以去邪,食君禄者必轻身而为国。”《初刻拍案惊奇》卷六:“今若轻身一死,有许多不便。”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三集·李老》:“其母哀痛迫切,几致轻身。”

(5).空身。《初学记》卷二一引 南朝 陈 周弘正 《学中早起听讲》诗:“未解轻身去,唯应下第归。”《儒林外史》第八回:“此时潜踪在外,虽这一点物件,也恐被人识认,惹起是非,如今也将来交与世兄,我轻身更好逃窜了。”

(6).指独身,单身。《宣和遗事》前集:“ 公弼 昔居 平州 ,愿轻身见 张瑴 ,諭以 金国 招徠之意。” 明 李日华 《南西厢记·回春柬药》:“我想起来,是我前日将他奚落那场,因此病越重了。本待轻身救疗,只怕遗臭闺门。”

(7).身体轻盈。 唐 李白 《阳春歌》:“ 飞燕皇后 轻身舞,紫宫夫人絶世歌。”

(8).指分娩。《天雨花》第十三回:“现今怀孕未轻身,且在我家来奉养。待你临盆满月辰,那时送进皇亲府。”

游子

游子 (yóuzǐ) 久居他乡或异国之人 man travelling or residing far away from home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效《游子吟》 浮云蔽白曰,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 浮云游子意。——唐· 李白《送友人》
随便看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Abct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3 2:5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