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刁斗严更军耳目,戈鋋长控国咽喉。 |
释义 | 刁斗严更军耳目,戈鋋长控国咽喉。许浑 《中秋夕寄大梁刘尚书》出自唐朝许浑《中秋夕寄大梁刘尚书》汴人迎拜洛人留,虎豹旌旗拥碧油。刁斗严更军耳目, 注释参考刁斗刁斗 (diāodǒu) 古代军中白天来烧饭,晚上用来敲击巡更的用具(铜制) pan严更警夜行的更鼓。《文选·班固<西都赋>》:“周以鉤陈之位,卫以严更之署。” 李善 注引 薛综 《西京赋》注曰:“严更,督行夜鼓。”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大礼》:“行宫至暮则严更警场,鼓角轰振。” 明 屠隆 《昙花记·超度沉迷》:“只听得城上譙楼,角声呜呜,初报严更。” 清 钱谦益 《狱中杂诗》之十八:“徼道严更护棘丛,果然牢狱不通风。” 耳目耳目 (ěrmù) 耳朵与眼睛;耳闻目睹 listen and see;ear and eye 耳目之明,如是其狭也。——《荀子·君道》 耳目之福非浅 耳目灵光 监视人或为别人收集情报者 one who spies for sb else 使者以从事为耳目。——《后汉书·朱浮传》戈鋋(1).戈与鋋。亦泛指兵器。《文选·班固<东都赋>》:“元戎竟野,戈鋋彗云。” 李善 注:“《説文》曰:‘鋋,小矛也。’” 唐 岑参 《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诗:“旌节罗广庭,戈鋋凛秋霜。” 清 顾炎武 《莱州》诗:“礮甲初传造,戈鋋已击屠。”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变化不知本原之害》:“彼西人之练兵也,其犹壮士之披甲胄而执戈鋋也。” (2).借指战争。 前蜀 杜光庭 《温江县招贤观众斋词》:“一方昭泰,四境乂安,疫毒无侵,戈鋋不作。” 宋 文天祥 《高沙道中》诗:“一伻与一校,幸不逢戈鋋。” 清 秦松龄 《满目》诗:“满目红旗载米船,西南何日罢戈鋋。”泛指争斗、冲突。 宋 邵雍 《观棋长吟》:“座上戈鋋尝击搏,面前冰炭旋更移。”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证学》:“今人意见相左则衷起戈鋋;格调稍殊则眼分青白。” 咽喉咽喉 (yānhóu) 喉咙,包括咽、食管上部、喉及气管的通向胃和肺的通道 throat 颈的前方上部紧接面颊的部分;上咽头 gula 比喻形势险要的交通孔道 strategic passage 此二处皆是汉中咽喉。——《三国演义》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