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词名句:

 

名句 碧眼连车,黄头间座,望断故人何处
释义

碧眼连车,黄头间座,望断故人何处

杨太尉 《选冠子》

出自宋代杨太尉《选冠子》:

碧眼连车,黄头间座,望断故人何处
当时胜丽,旧日繁华,都变虏言胡语。
万里衔冤,几年埋恨,仔细向谁分诉。
对南风凝眸,眺神旌、触目泪流如雨。
今幸会,电扫雷驱,云开雾敛,一旦青天重睹。
桃林卧草,华岳嘶风,行迓太平周武。
洗尽腥膻巷陌。
从此追欢,酒杯频举。
任笙箫声里,花朝月夕,醉中歌舞。

注释参考

碧眼

(1).绿色的眼睛。 唐 李咸用 《临川逢陈百年》诗:“ 麻姑山 下逢真士,玄肤碧眼方瞳子。” 宋 苏轼 《佛日山荣长老方丈》诗之二:“何处霜眉碧眼客,结为三友冷相看。” 朱锡梁 《白门咏史》之二:“虽然陵墓残薪采,碧眼 孙郎 是可儿。”

(2).旧指胡人,后指白种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金鼓连天,喊声震地,不是赤眉啸聚,定为碧眼横行。” 明 徐渭 《沉叔子解番刀为赠》诗:“鏤金小字半欲灭,付与碧眼译不出。” 清 黄遵宪 《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虬髯高歌碧眼醉,异方乐祇增人愁。”

连车

(1).车子连接不断。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今富者连车列骑,驂贰輜軿。” 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及国难既夷,收天下遗书於 曾 家,连车继轨,输於王府。”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巧探》:“你要他时,胡瓶瑞锦连车送。”

(2).指多部水车相连合作,分段把水引入高田。 清 顾禄 《清嘉录·小满动三车》:“旱则用连车,递引溪河之水,传戽入田,谓之踏水车。”

黄头

(1).指水军。《汉书·枚乘传》:“ 汉 知 吴 之有吞天下之心也,赫然加怒,遣羽林黄头循 江 而下。”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羽林黄头郎,习水战者也。”《梁书·元帝纪》:“羽林黄头之士,虎賁緹骑之夫,叱咤则风云兴起,鼓动则 嵩 华 倒拔。”参见“ 黄头郎 ”。

(2).船夫。 宋 苏轼 《洞庭春色赋》:“命黄头之千奴,卷 震泽 而与俱还。” 明 李东阳 《蒋御医黄头月桂图》诗:“君不见,江花欲落江水深,凭仗黄头过江去。” 清 厉鹗 《湖船录·浮海槛》:“ 黄贞父 仪部,用巨竹为泭,浮湖中……两黄头刺之而行。”参见“ 黄头郎 ”。

(3).童仆。 唐 戎昱 《赠别张驸马》诗:“华堂金屋别赐人,细眼黄头总何在?”《太平广记》卷二八一引 唐 薛渔思 《河东记·独孤遐叔》:“復有公子女郎共十数辈,青衣黄头亦十数人,步月徐来,言笑宴宴。”

(4).指年轻人。 唐 陈子昂 《堂弟孜墓志铭》:“黄头之子白服人,嗟尔黄头兮勿伤神。” 明 袁宏道 《叙咼氏家绳集》:“昔 陶氏 五男,不好纸笔,而 遂溪 之后,云蔚霞起,岂黄头歷齿所敢望哉!”参见“ 黄头小儿 ”。

(5). 黄头女真 的省称。 宋 陆游 《长歌行》:“ 黄头 汝小丑,污我《王会篇》。” 宋 陆游 《出塞四首借用秦少游韵》之二:“当时《王会图》,岂数汝 黄头 。”自注:“所谓 黄头女真 。”

(6).犹黄冠。指道士。 清 钱谦益 《天童密云禅师悟公塔铭》:“惩黄头之左道,礼白足於耆年。” 清 钱谦益 《王兆吉六十序》:“继之以黄头之邪宗, 紫姑 之厠鬼,蛇神狐妖,更互梟乱。”

(7).鸟名,体似麻雀,羽色黄润,趾爪刚强,善斗。人或饲之为斗鸟。 宋 王质 《林泉结契·黄头儿》:“身全黄,足白或黑,腹白,夏多闻,秋稍息,鏖战至死不声,以作声为负。” 明 文震亨 《长物志·百舌画眉鸜鹆》:“更有小鸟名黄头,好鬭,形既不雅,尤属无谓。”

望断

望断 (wàngduàn) 遥望直至看不见 look as far as the eye can reach 望断南飞雁

故人

故人 (gùrén) 旧交,老朋友 old friend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古称前妻或前夫 former wife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已死的人 the departed;the dead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disciples and old followers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随便看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Abct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9/22 8: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