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人逢善旦称吉祝,六引三调何虚邪 |
释义 | 人逢善旦称吉祝,六引三调何虚邪魏了翁 《梁运判生日》出自宋代魏了翁《梁运判生日》:有歌不必歌吴趋,有舞不用陈巴渝。 注释参考吉祝古礼六祝之一。祈福祥。《周礼·春官·大祝》:“大祝掌六祝之辞……三曰吉祝。” 郑玄 注:“吉祝,祈福祥也。”参见“ 六祝 ”。 六引(1).引挽天子丧车的绳索。《周礼·地官·大司徒》:“大丧,帅六乡之众庶,属其六引,而治其政令。”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六引,谓丧车索也。” 贾公彦 疏:“大丧,谓王丧,至七月而葬。大司徒帅六乡之众庶,取一千人,属其六引挽柩。”《宋史·乐志十六》:“攀六引,转悲悽。” (2).古乐曲名。 清 无名氏 《帝城花样·雏芳小谱序》:“备子弟数登场,宿諳六引;现妇人身説法,即是三摩。” 三调(1). 汉 代乐府相和歌的平调、清调、瑟调的合称,也叫清商三调。 南北朝 至 隋 唐 ,以清、平、侧为三调。《文选·谢灵运<会吟行>》:“六引缓清唱,三调佇繁音。” 李善 注引《宋书》:“第一平调、第二清调、第三瑟调、第四楚调、第五侧调。然今三调,盖清、平、侧也。”《旧唐书·音乐志二》:“平调、清调、瑟调,皆 周 房中曲之遗声也, 汉 世谓之三调。”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古乐府有三调声,谓清调、平调、侧调也。” (2).指调粟(征收粮食)、调帛(征交绢帛)、杂调(摊派劳役)。《南齐书·武帝纪》:“水旱为灾,实伤农稼……三调众逋宿债,并同原除。”《资治通鉴·南朝齐武帝永明十一年》载此事, 胡三省 注云:“三调,谓调粟、调帛及杂调也。” 虚邪(1).虚伪xie1|1恶。《管子·弟子职》:“志毋虚邪,行必正直。游居有常,必就有德。” 尹知章 注:“虚谓虚伪。” (2).中医指致病的邪气。邪气乘虚而入,令人致病,故称。《素问·上古天真论》:“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王冰 注:“邪乘虚入,是谓虚邪……《灵枢经》曰:‘邪气不得其虚,不能独伤人也。’明人虚乃邪胜之也。”《云笈七籤》卷五七:“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者也。若此时犯冒虚邪,则以身之虚而逢天之虚,两虚相感,其起至骨,入则伤五臟。”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一》:“譬之诊脉者,标病环集,举不足顾,惟以攻虚邪而固根本为上。” 犹舒徐。从容不迫;舒缓。语本《诗·邶风·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郑玄 笺:“邪读如徐。言今在位之人,其故威仪虚徐宽仁者,今皆以为急刻之行矣。” 马瑞辰 通释:“虚者舒之同音假借,邪者徐之同音假借。”参见“ 虚徐 ”。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