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轩车更共入山脚,旌旆且从留渡头 |
释义 | 轩车更共入山脚,旌旆且从留渡头周敦颐 《万安香城寺别虔守赵公》出自宋代周敦颐《万安香城寺别虔守赵公》:公暇频陪尘外游,朝天仍得送行舟。 注释参考轩车(1).有屏障的车。古代大夫以上所乘。后亦泛指车。《庄子·让王》:“ 子贡 乘大马,中紺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 原宪 。”《后汉书·刘盆子传》:“ 侠卿 为制絳单衣,半头赤幘、直綦履,乘轩车大马。” 唐 沉佺期 《岭表逢寒食》诗:“花柳争朝发,轩车满路迎。” 清 顾炎武 《寄次耕》诗:“入 雒 乘轩车,中宵心有愠。” (2).即楼车。《墨子·备城门》:“今之世常所以攻者……轒輼、轩车,敢问守州十二者奈何?” 孙诒让 间诂:“此攻城轩车,未详其制。《左宣十五年传》云‘登诸楼车’, 杜 注云‘车上望櫓’。此轩车疑即楼车。”参见“ 楼车 ”。 入山(1).进入山里。《史记·外戚世家》:“ 少君 年四五岁时,家贫……为其主人入山作炭。” 宋 苏轼 《与林天和长官》之二十:“知入山未还,即日想已还治。起居佳否?往来衝冒,然胜游计不为劳也。”《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又大兴土木,作 昭明宫 ,令文武各官入山采木。” (2).指隐居。《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迁 观 为别驾从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袁暐 《献帝春秋》:“汝欲取 蜀 ,吾当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之十四:“入山烧黄白,一旦化为灰。” 许杰 《<文艺批评与人生>自序》:“我既然还生活在人类社会里,也并不想出世,也不想入山。” 旌旆见“ 旌斾 ”。 渡头渡头 (dùtóu) 同“ 1 渡口” ferry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