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时英萃门下,蔼蔼腾嘉誉 |
释义 | 时英萃门下,蔼蔼腾嘉誉王禹偁 《五哀诗故尚书兵部侍郎琅琊王公》出自宋代王禹偁《五哀诗故尚书兵部侍郎琅琊王公》:琅琊龟名父子,少孤起徒步。 注释参考时英当代的英才。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祁祁茂德,济济时英。” 唐 岑参 《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诗:“解榻皆五侯,结交尽时英。” 清 黄景仁 《和容甫》之二:“大雅久沦没,巍然见时英。” 门下(1) [a hanger-on of an aristocrat]∶门客 食客门下足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 又如:门下有毛遂。门下二十人 (3) [disciple]∶门生;弟子 (4) [your]∶敬辞,称对方 窃为门下忧之 (5) 门庭之下 [be one's disciple] 寄食门下。——《战国策·齐策四》 比门下之客。 比门下之车客。 问门下诸客。 详细解释(1).谓在某人的门庭之下。《战国策·齐策四》:“ 齐 人有 冯諼 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 孟尝君 ,愿寄食门下。”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窃慕大王之义,復为门下之宾。”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洲公诗》:“自袓及孙,受业门下者三世。” (2).食客;门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平原君 门下闻之,半去 平原君 ,归公子。” 唐 韩愈 《唐故朝散大夫商州刺史除名徙封州董府君墓志铭》:“宾接门下,推举人士,侍侧无虚口。”《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我是 杜 府太老爷累代的门下,我父子两个受太老爷多少恩惠。” (3).门生;弟子。《淮南子·道应训》:“ 公孙龙 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 胡适 《白居易时代的禅宗世系》:“ 怀暉 也是 道一 的门下,其书今不传了。” (4).官名。《南齐书·百官志》:“ 永元 三年, 东昏 南郊,不欲亲朝士,以主璽陪乘,前代未尝有也。侍中呼为门下。亦置令史。领官如左:给事黄门侍郎。亦管知詔令,世呼为小门下。”《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二年》:“﹝ 王宪 ﹞领选曹事,兼掌门下。” 胡三省 注:“门下,侍中、常侍、给事黄门之职。” (5).见“ 门下省 ”。 (6).犹阁下。对人的尊称。 宋 朱熹 《与江东陈帅书》:“不审高明何以处此? 熹 则窃为门下忧之,而未敢以为贺也。”《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倘得门下做个盟主,可择日便离此间,沿途杀掠回去。” 明 陈士元 《俚言解》卷一:“致书称门下,犹言阁下、殿下、麾下、节下、座下、足下之类。古之贵人殿阁门下有謁者……不敢斥言尊贵,故呼其门下足下诸人。” (7).犹门第。 元 关汉卿 《鲁斋郎》楔子:“被论人有势权,原告人无门下。”参见“ 门第 ”。 蔼蔼蔼蔼 (ǎiǎi) 形容草木茂盛 luxuriant 丛林蔼蔼 众多的样子 numerous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左思《咏史》 暗淡或幽暗的样子 dark 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司马相如《长门赋》嘉誉美好的声誉。《国语·周语上》:“为班爵、贵贱以列之,为令闻嘉誉以声之。” 南朝 梁 王僧孺 《<詹事徐府君集>序》:“清风嘉誉,震灼朝野。”《周书·泉仲遵传》:“ 仲遵 宿称干畧,为乡里所归,及为本州,颇得嘉誉。” 清 陈梦雷 《绝交书》:“不孝虽已割席,敢不拜在下风,以承嘉誉。”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