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拨剌河鲂供大嚼,含糊赵瑟劝酡颜 |
释义 | 拨剌河鲂供大嚼,含糊赵瑟劝酡颜宋祁 《按行府城通判张太博有诗美山川风俗因继作》出自宋代宋祁《按行府城通判张太博有诗美山川风俗因继作》:百尺谯城一凭栏,提封占尽古常山。 注释参考拨剌(1).不正貌。谓琴弦压轸,声音走调。《淮南子·修务训》:“琴或拨剌枉橈。” 高诱 注:“拨剌,不正也。” (2).张弓貌。《后汉书·张衡传》:“弯威弧之拨剌兮,射 嶓冢 之封狼。” 李贤 注:“拨剌,张弓貌也。”拨,《文选·张衡<思玄赋>》作“拔”。 (3).亦作“ 拨喇 ”。象声词。 唐 顾况 《李供奉弹箜篌歌》:“腕头花落舞製裂,手下鸟惊飞拨剌。”《西游记》第二一回:“ 灵吉菩萨 将飞龙寳杖丢将下来,不知念了些甚么咒语,却是一条八爪金龙,拨喇的轮开两爪,一把抓住妖精,提着头,两三捽,捽在山石崖边,现了本相。” (4).鱼尾拨水声。喻鱼疾游。 唐 李邕 《国清寺碑序》:“畅拨剌以掉尾,恣噞喁而鼓腮。” 唐 杜甫 《漫成一绝》:“沙头宿鷺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宋 马纯 《陶朱新录》:“一边鳞肉与骨皆无,独其首全,与二鱼并游水中,但其游差缓,不復有扬鬣拨剌之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子游》:“秀才亦不知大王何人,送至鷁首,跃身入水,拨剌而去,乃知为鱼妖也。” 大嚼大口咬嚼。《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过屠门而大嚼。” 李善 注引 桓谭 《新论》:“知肉味美,对屠门而大嚼。” 宋 陆九渊 《少时作》诗:“有时此辈未妥帖,哮吼大嚼无毫全。”《红楼梦》第四二回:“你快画罢,我连题跋都有了:起了名字,就叫做‘携蝗大嚼图’。” 含糊含糊 (hánhu) 言语不清楚 ambiguous;vague 含糊其词 含糊不清 马虎;是非不分 careless;perfunctory 含糊了事赵瑟指瑟。因这种乐器 战国 时流行于 赵国 , 渑池 会上 秦王 又要 赵王 鼓瑟(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故称。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诏》诗:“ 秦 筝 赵 瑟,殷勤促柱。” 唐 白居易 《筝》诗:“ 赵 瑟清相似,胡琴闹不同。” 清 林大中 《烈士行》:“ 秦 筝 赵 瑟翻新声,絳唇玉貌歌喉清。” 酡颜[(of one's face) be flushed with wine] 饮酒脸红的样子。亦泛指脸红 详细解释饮酒脸红貌。亦泛指脸红。 唐 白居易 《与诸客空腹饮》诗:“促膝纔飞白,酡颜已渥丹。” 唐 元稹 《酬乐天劝醉》诗:“酡颜返童貌,安用成丹砂?”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十三:“酡颜欲语娇无力,云髻新簪白玉花。” |
随便看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