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词名句:

 

名句 三台冀入梦,四岳尚分忧
释义

三台冀入梦,四岳尚分忧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

出自唐代高适《奉酬睢阳李太守》:

公族称王佐,朝经允帝求。
本枝疆我李,盘石冠诸刘。
礼乐光辉盛,山河气象幽。
系高周柱史,名重晋阳秋。
华省膺推择,青云宠宴游。
握兰多具美,前席有嘉谋。
赋得黄金赐,言皆白璧酬。
著鞭驱驷马,操刃解全牛。
出镇兼方伯,承家复列侯。
朝瞻孔北海,时用杜荆州。
广固才登陟,毗陵忽阻修。
三台冀入梦,四岳尚分忧
郡邑连京口,山川望石头。
海门当建节,江路引鸣驺。
俗见中兴理,人逢至道休。
先移白额横,更息赭衣偷。
梁国歌来晚,徐方怨不留。
岂伊齐政术,将以变浇浮。
讼简知能吏,刑宽察要囚。
坐堂风偃草,行县雨随輈。
地是蒙庄宅,城遗阏伯丘。
孝王馀井径,微子故田畴。
冬至招摇转,天寒螮蝀收。
猿岩飞雨雪,兔苑落梧楸。
列戟霜侵户,褰帏月在钩。
好贤常解榻,乘兴每登楼。
逸足横千里,高谈注九流。
诗题青玉案,衣赠黑貂裘。
穷巷轩车静,闲斋耳目愁。
未能方管乐,翻欲慕巢由。
讲德良难敌,观风岂易俦。
寸心仍有适,江海一扁舟。

注释参考

三台

(1).古代天子有灵台、时台、囿台,合称三台。《初学记》卷二四引 汉 许慎 《五经异义》:“天子有三臺,灵臺以观天文,时臺以观四时施化,囿臺以观鸟兽鱼鱉。”

(2). 汉 因 秦 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后汉书·袁绍传》:“坐召三臺,专制朝政。” 李贤 注引《晋书》:“ 汉 官,尚书为中臺,御史为宪臺,謁者为外臺,是谓三臺。” 宋 司马光 《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词》:“十郡餘恩在,三臺故吏多。”

(3).指 三国 魏 曹操 所建 铜雀台 、 金虎台 、 冰井台 。故址在今 河北 临漳县 三台村 。《文选·左思<魏都赋>》:“飞陛方輦而径西,三臺列峙以峥嶸。” 张载 注:“ 铜爵园 西有三臺,中央有 铜爵臺 ,南则 金虎臺 ,北则 冰井臺 。”后 北齐 文帝 在旧基上加以扩建,改 铜爵 曰 金凤 , 金虎 曰 圣应 , 冰井 曰 崇光 。见《北史·齐纪中》。 唐 孟云卿 《邺城怀古》诗:“三臺竟寂寞,万事良难固。”

(4).曲调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五·三台词序》:“ 刘禹锡 《嘉话録》曰:‘三臺送酒,盖因 北齐 高洋 毁 铜雀臺 ,筑三个臺,宫人拍手呼上臺送酒,因名其曲为《三臺》。’” 唐 王建 《江南三台词》:“朝愁暮愁郎老,百年几度《三臺》。”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所以昭德塞违也。”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折:“望 黄河 一股儿浑流派,高衝九曜,远映三台。”

(2).喻三公。《后汉书·杨震传》:“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 唐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诗:“三台冀入梦,四岳尚分忧。”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但有日官居八座,位列三台,日转千堦,头直上打一轮皁盖,那其间谁敢道我负薪来。”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叶梦兆三台之尊,入朝肃五坊之乐。”参见“ 三公 ”。

入梦

入梦 (rùmèng) 指睡着( ),有时也指别人出现在自己的梦中 fall asleep

四岳

四岳 (sìyuè) 相传为唐尧臣、羲和四子。分管四方的诸侯,所以叫四岳。汉孔安国,宋孔平仲,明杨慎均以四岳为一人 si yue

分忧

[share sb.'s cares and burdens;help sb. to get over a difficulty] 分担、排解忧患,使其摆脱困境

为国分忧

详细解释

(1).分担别人的忧虑;帮助别人解决困难。《晋书·宣帝纪》:“帝留镇 许昌 ,改封 向乡侯 ,转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録尚书事。帝固辞。天子曰:‘吾於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寧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 唐 杜甫 《寄裴施州》诗:“ 尧 有四岳明至理, 汉 二千石真分忧。”《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施公 心怀不忍,一手挽住,拉到观音殿上来问道:‘ 桂兄 有何伤痛?倘然见教,小弟或可分忧。’”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八三回:“此事本非 朝宗 所宜负责,但事已至此,也不能不为总统分忧。”

(2).《汉书·循吏传序》:“﹝ 孝宣 ﹞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二千石乎?’” 颜师古 注:“谓郡守、诸侯相。”后因以“分忧”代指郡守之职。 唐 白居易 《贺平淄青表》:“臣名参共理,职忝分忧。”

随便看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Abct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1/23 1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