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法之善恶,莫以文也,乃其行焉;刑之本哉,非罚罪也,乃明罪焉。 |
释义 | 法之善恶,莫以文也,乃其行焉;刑之本哉,非罚罪也,乃明罪焉。来俊臣 《罗织经·问罪卷第十》摘自《罗织经·问罪卷第十》 解释:法律的好坏,不在条文本身,而是它的执行;刑罚的根本,不在如何处罚犯罪,而是如何确定犯罪。 原文摘要: 注释参考善恶好坏;褒贬。《楚辞·离骚》:“世幽昧以眩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善恶书於史册,毁誉流於千载。”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后之作者,在据事跡实録,则善恶自见。” 朱熹 注:“褒贬。” 宋 曾巩 《史馆申请》之三:“善恶可劝戒,是非后世当考者,书之,其细故常行,更不备书。”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五经亦只是史,史以明善恶,示训戒。” 乃其于是;就。《书·多方》:“我乃其大罚殛之。”《国语·晋语一》:“彼得政而行其欲,得其所索,乃其释君。”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五:“其与乃同意,故又以乃其连文。” 罚罪讨伐或惩处有罪者。《书·大禹谟》:“肆予以尔众土,奉辞罚罪。”《管子·版法》:“罚罪宥过以惩之,杀戮犯禁以振之。” 南朝 梁 沉约 《立左降诏》:“罚罪之奏,日闻于蚤朝。” 清 龙启瑞 《复tang1|1子实书》:“果能赏功罚罪,则此贼何足办?”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