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金环欲落曾穿耳,螺髻长卷不裹头。 |
释义 | 金环欲落曾穿耳,螺髻长卷不裹头。张籍 《昆仑儿》出自唐朝张籍《昆仑儿》昆仑家住海中州,蛮客将来汉地游。言语解教秦吉了, 注释参考金环亦作“ 金鐶 ”。1.金制的环。或作信物,或作饰品。(1)手镯。《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孌,貽我彤管” 毛 传:“生子月辰,则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著于左手,既御,著于右手。”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2)耳坠子。 后蜀 欧阳炯 《南乡子》词:“耳坠金环穿瑟瑟,霞衣窄。” 清 洪昇 《金环曲·为项家妇作》:“朝来笑倚镜臺立,代繫金鐶云髩边。”(3)约束头发的半圆形环。 郭沫若 《星空·广寒宫》:“ 嫦娥 二人自右翼负书笈而出,散发,勒以金环,额前着银星一朵。”(4)马匹上的装饰品。 唐 李贺 《高轩过》诗:“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轡摇玲瓏。” (2).金属门环。 宋 孙光宪 《菩萨蛮》词:“月华如水笼香砌,金环碎撼门初闭。” 穿耳穿耳 (chuān ěr) 为佩戴耳环而在耳垂上扎眼儿 pierce the ear lobe螺髻[spiral-shaped coil in woman's hair do] 形状像螺壳的发髻 螺髻翘然 详细解释(1).螺壳状的发髻。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童子结髮,亦为螺髻,亦谓其形似螺壳。”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乐府一》:“﹝ 晁补之 《嘲白氏词》﹞困倚妆臺,盈盈正解螺髻,凤釵坠,繚绕金盘玉指, 巫山 一段云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壁》:“共视拈花人,螺髻翘然,不復垂髻矣。” 吕湛恩 注:“《山堂肆考》:世尊於肉髻中出百宝光。肉髻如青螺,故云螺髻。” (2).比喻耸起如髻的峰峦。 唐 皮日休 《太湖诗·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长卷指长的横幅书画卷。 清 吴伟业 《题鸳湖闺咏》:“秋风擣素描长卷,春日鸣筝製短章。”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一个人的受难>序》:“ 中国 古来的所谓‘长卷’,如《长江无尽图卷》,如《归去来辞图卷》,也就是这一类,不过联成一幅罢了。” 裹头(1).裹扎头巾;包头。《北史·僭伪附庸传·萧詧》:“又恶见人髮,白事者,必方便避之,担舆者冬月必须裹头,夏月则加莲叶帽。” 唐 韩愈 《寄卢仝》诗:“一奴长鬚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东周列国志》第八六回:“此事直传至 魏国 軹邑 , 聂 姊 罃 闻之,即痛哭曰:‘必吾弟也!’便以素帛裹头,竟至 韩国 ,见 政 横尸市上,抚而哭之,甚哀。” 沉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西汉画像砖》:“右中一人着冠子,社会地位或较高。衣着虽仅具轮廓,然人皆约发而不裹头,一望而知实 西汉 制度。” (2).犹加冠。古时男子成丁则裹头巾。 唐 杜甫 《兵车行》:“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仇兆鳌 注:“《二仪实録》:‘古以皂罗三尺裹头,曰头巾, 周武帝 裁为襆头。 鲍氏 曰:时老幼俱战亡,又括乡里之少小者,故里正为之裹头擐甲也。’” 唐 杜荀鹤 《友人赠舍弟依韵戏和》:“不觉裹头成大汉,昨来竹马作童儿。” (3).指出行者携带的钱财。《旧唐书·韦嗣立传》:“凡是封户,不胜侵扰,或输物多索裹头,或相知要取中物,百姓怨叹,远近共知。”《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裹头,谓行槖齎裹以自资者,今谓答头。裹,古卧翻。”《太平广记》卷一二六:“ 唐 虔州 参军 崔进思 ,恃郎中 孙尚容 之力,充纲入都,送五千贯,每贯取三百文裹头,百姓怨叹,号天哭地。” (4).堤防溃决,当决口未及堵合以前的救急措施。目的在保护堤头,以防决口被水流继续冲宽,等待洪水退落以后再进行堵口工程。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