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公将和鼎餗,微意愿寻绎 |
释义 | 公将和鼎餗,微意愿寻绎梅尧臣 《次韵和王尚书答赠宣城花木瓜十韵》出自宋代梅尧臣《次韵和王尚书答赠宣城花木瓜十韵》:百菓各甘酸,或由人所植。 注释参考鼎餗指鼎中食品。后常借指政事。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趍鼎餗,代耒耜。” 唐 权德舆 《仲秋朝拜昭陵》诗:“良将授兵符,直臣调鼎餗。”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六》:“鼎餗、用贤、履险、出坎、处困、震恐、行旅、丧羊,此可尽以是非决乎?”参见“ 鼎折覆餗 ”。 微意(1).隐藏之意;精深之意。《后汉书·庞参传》:“拜 参 为 汉阳 太守。郡人 任棠 者,有奇节,隐居教授。 参 到,先候之, 棠 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於户下。主簿白以为倨。 参 思其微意,良久曰:‘ 棠 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下》:“如并侍左右,必能发起微意,增广徽猷者也。”《魏书·和跋传》:“ 毗 等解其微意,诈称使者,云奔 长安 追之不及。” 宋 苏轼 《杜处士传》:“子能详微意,知所激刺,亦无患子矣。”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今之衮衮诸公及其叭儿,盖亦深知 中国 已将卖絶,故在竭力别求卖国者以便归罪,如《汗血月刊》之以 明 亡归咎于东林,即其微意也。” (2).微薄的心意。常用作谦词。 三国 魏 曹操 《与诸葛亮书》:“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 宋 王安石 《精卫》诗:“帝子衔寃久未平,区区微意欲何哉?” 鲁迅 《书信集·致增田涉》:“非常感谢 佐藤 先生,你遇到他时,祈代转此微意。” 寻绎寻绎 (xúnyì) 反复探索,推求 probe repeatedly 寻绎哲理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