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梁竦负才徒感慨,嵇康赋性本疏慵 |
释义 | 梁竦负才徒感慨,嵇康赋性本疏慵高登 《立冬道中》出自宋代高登《立冬道中》:黄茅时节瘴烟深,人在山凹第几重。 注释参考负才(1).仗恃才学。《南史·宋南平穆王铄传》:“ 鑠 为人负才狡竞,每与兄弟计度艺能。” 唐 李观 《赵壹碑》:“ 汉阳 赵壹 ,字 元叔 ,出 汉灵帝 之世,慨然卓异,士之杰者,负才不检细行,为州里所摈陷。” 清 郭嵩焘 《魏默深先生<古微堂诗集>序》:“盖先生之心,平视 唐 宋 以来作者,负才以与之角。” (2).怀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征安南》:“﹝ 林希元 ﹞故名士,从卿寺外謫,负才不得志。”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五节:“他( 李贺 )负才不遇,非常轻佻傲慢,看在眼中的文人极少。” 感慨[sigh with emotion;give vent to one's feeling about] 心灵受到某种感触而慨叹(感慨不已) 她不免感慨地想道:“……真是事变知人心啦!”——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孙文《<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详细解释亦作“ 感嘅 ”。 1.谓情感愤激。《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论》:“夫婢妾贱人感慨而zi1-1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復之耳。” 唐 韩愈 《送董邵南序》:“ 燕 赵 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2.感触,感叹。《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所以 陶渊明 欲息交, 嵇叔夜 欲絶交, 刘孝标 又做下《广絶交论》,都是感慨世情,故为忿激之谭耳。” 宁调元 《燕京杂诗》之四:“河山元气入残秋,感嘅时艰涕暗流。” 老舍 《骆驼祥子》三:“老者连连的点头,似乎有无限的感慨与牢骚。” 赋性(1).天性;品性。 宋 苏轼 《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盖缘臣赋性刚拙,议论不随。” 明 李贽 《与周贵卿书》:“所恨僕赋性太窄,发性太急,以致乖迕难堪。”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 马希贤 ﹞虽然是一个赋性谦卑的人,也感觉到命运在给自己开着过于恶毒的玩笑。” (2).命运。《石点头·莽书生强图鸳侣》:“ 莫谁何 听得此语,流下泪来道:‘赋性不辰,两亲早背,至今徒怀风木之感。’”一本作“ 赋命 ”。 疏慵亦作“疎慵”。亦作“疎庸”。亦作“踈慵”。疏懒;懒散。 唐 元稹 《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诗:“疏慵日高卧,自谓轻人寰。” 宋 梅尧臣 《自咏》:“非同 叔夜 傲,切莫怪疎慵。”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二六:“疎庸厌人事,疲病畏交游。” 明 高启 《东师寓廨》诗之三:“鼠跡尘凝帐,蛙声雨到池。踈慵堪置散,不敢怨名卑。” 清 姚鼐 《怀陈伯恩》诗:“壮年车马剧驰奔,晚节疏慵日闭门。”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