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词名句:

 

名句 爽信何由人,班班纷脱颖
释义

爽信何由人,班班纷脱颖

吕殊 《别荆州诸友》

出自宋代吕殊《别荆州诸友》:

荆州三度别,此别犹酸冷。
蒹葭逐岸靡,烟雨隔林迥。
去棹行且留,离觞醉还醒。
缅怀荆州士,秸立霜毛整。
爽信何由人,班班纷脱颖
况是清俊流,魁然挈裘领。
相逢名教乐,殊忘旧机境。
草木臭味同,何庸绝畦町。
虎豹识避就,宁忍覆陷阱。
人情不尽远,颇谅心耿耿。
眼底绝荆榛,夙生独何幸。
时恨多旷违,赧容多而颈。
分袂复自兹,深渊惜断绠。
断绠无续期,分袂有时并。
但原各自珍,时当动深省。
一篑会成山,九仞犹弃井。
要令百炼金,清莹无留矿。
大哉乾坤内,吾道相与命。

注释参考

爽信

失信。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杂记》:“先是上面许成功与卿 扬州 ,既而难於爽信,即除 举 ( 马举 ) 淮南 行军司马。”《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贤弟,我来仍在仲秋中五六日奉访。若过了中旬,迟到季秋月分,就是爽信,不为君子。”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麻林》:“ 林 许其必祭, 宋 郑重而去。越宿,復梦之,责以爽信, 林 以乏钱对。”

何由

亦作“ 何繇 ”。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晋 张华 有鸚鵡,每出还,輒説僮僕好恶。一日,寂无言; 华 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鲁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宋书·沉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成?” 明 刘基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诗之三:“路远无羽翼,何由得飞还?”《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稍加责罚,此辈就到家主面前轻事重报,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着意防范,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有云 太仓 王宫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无损。然与《玉版》对观,无少差,信为《玉版》未损时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剥漶?或造物忌之邪?”

班班

(1).明显貌;显著貌。《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余畏禁,不敢班班显言,窃为《穷鸟赋》一篇。” 李贤 注:“班班,明貌。” 唐 刘禹锡 《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序:“读史书,自 黄帝 至 吴 魏 间,班班能言之。” 明 宋濂 《游涂荆二山记》:“ 梁 魏 交鬭时,就山筑堰以灌 寿春 ,其遗蹟犹班班可见。”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五章:“及 光武 好之(占验派),其流愈鬯, 东京 儒者 张衡 、 郎顗 最称名家, 襄楷 、 蔡邕 、 杨厚 等亦班班焉。”

(2).络绎不绝貌;盛多貌。《后汉书·五行志一》:“车班班,入 河间 者,言上将崩,乘舆班班入 河间 迎 灵帝 也。” 唐 杜甫 《忆昔》诗之二:“ 齐 紈 鲁 縞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仇兆鳌 注:“言商贾不絶於道。” 宋 陈亮 《皇帝正谢表》:“济济朋来,班班颖脱,以须选择,不使弃遗。” 明 唐寅 《姑苏八咏》之五:“响屧长廊故几间,于今惟见草班班。”

(3).犹彬彬。文质兼备貌。 汉 扬雄 《太玄·文》:“文质班班,万物粲然。”《晋书·索靖传》:“忽班班而成章,信奇妙之焕烂。”

(4).斑点众多貌。班,通“ 斑 ”。 唐 白居易 《山中五绝句·石上苔》:“漠漠班班石上苔,幽芳静緑絶纤埃。”一本作“ 斑斑 ”。 宋 王安石 《招叶致远》诗:“ 白下 、 长干 一水间,竹匀新笋已班班。” 金 元好问 《杏花杂诗》之十一:“小雨班班晓未匀,烟光水色画难真。” 明 方孝孺 《游清泉山记》:“至其脊,有怪石二,半陷於土,蘚深碧色,鳞生其上,班班可玩。”

脱颖

(1).语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平原君 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毛遂 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 遂 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后因以“脱颖”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宋 叶适 《送薛子长》诗:“能文乃天姿,脱颖酬始愿。”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赴试》:“长城五字奇,脱颖毛锥利。” 清 沉绍姬 《咏古》:“脱颖人成公子名,不然碌碌竟何称。”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脱颖自北伐,初胜 湘江 曲,秋风扫落叶,铁军声威立。”

(2).犹冒尖。 宋 马庄父 《朝中措·竹》词:“龙孙脱颖破苔纹,英气欲凌云。”

随便看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Abct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1/9 6: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