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二五之英,清通莹彻 |
释义 | 二五之英,清通莹彻王柏 《挽何无适》出自宋代王柏《挽何无适》:二五之英,清通莹彻。 注释参考二五(1).指别卦中的第二爻与第五爻。《京氏易传·大过》:“以金土定吉凶,去本末,取二五,为过之功。”《易·乾》“利见大人” 三国 魏 王弼 注:“利见大人,唯二五焉。”按:《易·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故云“利见大人,唯二五焉。” (2).指阴阳与五行。 宋 周敦颐 《太极图说》:“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曹端 述解:“二,阴阳也。五,五行也。” 清 曾国藩 《居敬箴》:“天地定位,二五胚胎。” (3).指 春秋 时 晋献公 嬖人 梁五 与 东关五 。《国语·晋语一》:“ 驪姬 赂二 五 ,使言於公。” 韦昭 注:“二 五 , 献公 嬖大夫 梁五 与 东关五 也。”参见“ 二五耦 ”。 (4).两个五,即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鬭 晋 、 楚 也; 晋 、 楚 不鬭, 越 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5).方言。即二百五。犹言傻里傻气。 王安忆 《冷土》一:“她那么二五,害得 拽子哥 跟着挨人戳脊梁骨。” 清通(1).清和通泰。 晋 索靖 《月仪帖》:“四表清通,俊乂濯景,山无 由 皓 之隐,朝有二八之盛。”《晋书·惠帝纪》:“蠲除苛政,爱人务本。清通之后,当还 东京 。” (2).清明通达。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上》:“ 裴楷 清通, 王戎 简要。”《隋书·儒林传序》:“爰自 汉 魏 ,硕学多清通,逮乎近古,巨儒必鄙俗。” 唐 聂夷中 《题贾氏林泉》诗:“市朝束名利,林泉繫清通。” 清 钱谦益 《客涂有怀吴中故人》诗之五:“共许清通持水镜,还期淳朴挽风流。” (3).指文章层次清楚,文句通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温太真 之笔记,循理而清通。”《儒林外史》第三回:“那童生叫做 魏好古 ,文字也还清通。”越剧《二度梅》第一场:“三首《梅》诗看清通,才学高低不相同。” 莹彻见“ 莹澈 ”。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