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一年获三瑞,助我动行色,归来及受厘,藉口缓诛责 |
释义 | 一年获三瑞,助我动行色,归来及受厘,藉口缓诛责李石 《芝草》出自宋代李石《芝草》:边上秋风生,众芳感萧瑟。 注释参考动行施行;走动;行动。《国语·楚语上》:“节制义以动行之,恭敬以临之。”《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动行不知所务,止立不知所定。”《后汉书·寇荣传》:“閶闔九重,陷穽步设,举趾触罘罝,动行絓罗网。” 归来归来 (guīlái) 返回原来的地方 return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受厘汉 制祭天地五畤,皇帝派人祭祀或郡国祭祀后,皆以祭馀之肉归致皇帝,以示受福,叫受厘。“釐”即“胙”,祭馀之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孝文帝 方受釐,坐 宣室 。”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 汉 唯祭天地五畤,皇帝不自行,祠还致福。” 司马贞 索隐引 应劭云 :“釐,祭餘肉也。”《汉书·贾谊传》 颜师古 注则以“釐”为“禧”之借字,言受神之福,与此说异。 唐 张昭 《汉宗庙乐舞辞》:“受釐饮酒皇欢洽,仰俟餘灵泰九区。” 明 唐顺之 《奉天殿庆成侍宴》诗:“方看受釐日,即是赐脯辰。” 藉口(1).借别人的话作为依据。《左传·成公二年》:“若苟有以藉口而復於寡君,君之惠也。” 杜预 注:“藉,荐;復,白也。” 孔颖达 疏:“言无物则空口以为报,少有所得则与口为藉,故曰藉口。” (2).多作托辞或假托的理由。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卷二:“ 唐 史称 房 杜 不言功,予谓此乃庸人鄙夫持禄固位者得以藉口也。” 清 李渔 《玉搔头·闻警》:“他假公藉口为除奸横,其实要自逞强兇。” (3).谓充饥。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蔓菁》:“乾而蒸食,既甜且美,自可藉口,何必饥饉。”《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我军出界近二旬,所获才三十餘级,何以復命!且食尽矣,请袭取 宥州 ,聊以藉口。” 诛责惩罚;责罚。《尉缭子·原官》:“明赏賚,严诛责,止奸之术也。” 宋 王安石 《上田正言书》之一:“乃如 安石 之愚,则愿执事不矜宠利,不惮诛责,一为天下昌言,以寤主上。” 清 陈鳣 《对策》:“故託夫币迹以为发起也,则又以 宰我 为有心昼寝,以待夫子诛责,恐无此情理也。”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