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和羹必欲须求美,众口如何便得均 |
释义 | 和羹必欲须求美,众口如何便得均邵雍 《问调鼎》出自宋代邵雍《问调鼎》:请将调鼎问于君,调鼎功夫敢预闻。 注释参考和羹(1).配以不同调味品而制成的羹汤。《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孔 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阳书》:“贝锦以繁采发华;和羹以盐梅致旨。”后用以比喻大臣辅助君主综理国政。 唐 钱起 《陪郭令公东亭宴集》诗:“不愁懽乐尽,积庆在和羹。”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二:“举朝水火和羹苦,于野玄黄战血重。” (2).喻宰辅之职。 宋 王禹偁 《授御史大夫可司徒门下侍郎平章事制》:“弄印之名已著,和羹之命爰行。” 须求求取。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须求趋竞,不顾羞惭。” 王利器 集解:“须求,《少仪外传下》作‘干求’。” 众口(1).众人的言论;舆论。《战国策·秦策三》:“三人成虎,十夫楺椎,众口所移,无翼而飞。”《汉书·刘向传》:“上内重 堪 ,又患众口之寖润,无所取信。” 明 徐复祚 《一文钱》第三出:“不是我痴心妄想千年调,只恐怕昔富今贫众口嘲。” (2).众人之口。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各该官军家丁众口齐称,先年抚、道不扣粮餉,抚养军民。” 如何如何 (rúhé) how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在什么情况下 when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怎么,怎么样 how;why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as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