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先儒绪业有师承,非谓闻风便服膺 |
释义 | 先儒绪业有师承,非谓闻风便服膺刘克庄 《先儒》出自宋代刘克庄《先儒》:先儒绪业有师承,非谓闻风便服膺。 注释参考先儒先世儒者;已去世的儒者。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先儒所传,皆不其然。”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先儒解释皆云:水草,圆叶细茎,随水浅深。”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辨经》:“先儒所见,适与前人暗合,而非有所祖述。”《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匡超人 道:‘……此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 匡子 之神位”。’ 牛布衣 笑道:‘先生,你此言误矣!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呼?’” 绪业事业;遗业。《管子·宙合》:“是以人之绪业不得不多端,名位不得不殊方。”《史记·周本纪》:“ 武王 即位, 太公望 为师, 周公旦 为辅, 召公 、 毕公 之徒左右王,师脩 文王 绪业。” 唐 杜甫 《别张十三建封》诗:“相逢 长沙亭 ,乍问绪业餘。”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姜尧章自叙》:“某早孤不振,幸不坠先人之绪业。” 明 周子义 《<何大复先生集>序》:“ 伯子 ( 何大復 之孙)博雅而文,遭时策勛,以竟公绪业。” 师承(1) [be an apprentice of]∶师徒相传的系统 各个流派各有师承 (2) [follow the tutor's suit] ∶效法继承 师承有来 详细解释《后汉书·儒林传序》:“若师资所承,宜标名为证者,乃著之云。”后以“师承”指学术、技艺上的一脉相承。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考古》:“ 王弼 注《易》,直发胸臆,不如 郑玄 等师承有来也。” 王闿运 《曾孝子碑文》:“少无师承,能自得师,信道执德,秉志不回。” 黄侃 《论学杂著·礼学略说》:“今文、古文,往往差异,姑置勿谈;即同一师承,立説亦復不齐壹。” 非谓(1).无谓,没有意义,不合道理。 汉 王充 《论衡·谴告》:“夫谓灾异为谴告诛罚,犹为雷sha1-1人罚阴过也。非谓之言,不然之説也。”《隋书·炀帝纪上》:“岂得保兹宠禄,晦尔所知,优游卒岁,甚非谓也。” (2).犹言并非说。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是以经始权其多福,虑终取其少祸。非谓侯伯无可乱之符,郡县非致治之具也。” 南朝 梁 沉约 《恩幸传论》:“ 汉 末丧乱, 魏武 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 闻风(1).听到音讯或传闻。 唐 刘禹锡 《平蔡州》诗之三:“四夷闻风失匕筯,天子受贺登高楼。”《前汉书平话》卷上:“灭 楚 以来,四海安寧,民皆快乐,万里闻风,一鼓而收之。”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三章二:“一夜之间,闻风逃遁,真真是无上的耻辱。” (2).探听消息。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五:“ 老孙头 也闻风来了。”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一四章:“ 马斋 是从小河边上来,也是到处闻风的。” 便服便服 (biànfú) 适于平日穿的或为平日穿而设计的衣服——与适合节日或特殊场合穿的衣服相对照 informal dress;everyday clothes 中式服装 civilian clothes;mufti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