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 |
释义 |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周邦彦 〔宋代〕叶下斜阳照水。 卷轻浪、沈沈千里。 桥上酸风射眸子。 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 听几片、井桐飞坠。 不恋单衾再三起。 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 翻译和注释译文 注释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问答问:《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的作者是谁?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赏析【评解】 周邦彦词“语工而入律”,为后世词人尊崇;其描写爱情,细腻委曲,确有独到之处。本词末三句以前,闲闲写来,乍看初无深意,直至卒章点睛,乃觉通篇有情,无一浪语。 【集评】 周济《宋四家词选》:此(词)亦是层层加倍写法,本只不恋单衾一句耳,加上前阕,方觉精力弥满。 赏析 此词为伤离怀旧之作。词的结构采用新巧的“悬念法”,先层层加重读者的疑惑,最后一语道破意蕴,读来跌宕顿挫,波澜起伏,委婉凄绝。 前两句写斜阳照水、水流千里的江景。这是秋天傍晚最常见的景象之一,“ 斜阳照水”四字给人以水天空阔的印象,大类唐人“独立衡门秋水阔,寒鸦飞去日衔山(窦巩)的诗境 。而从“叶下”二字写起,说斜阳从叶下照向江水 ,便使人如见岸上“ 官柳萧疏”一类秋天景象。再者,由于看得到“叶下斜阳照水 ”,则其所在位置是近水处也可知。这一点由下句“桥上”予以补出。这两句虽未写到人,写景物是从人的所在处看出去,则无可疑。由树下日照的局部水面 ,到卷浪前行的一派江水 ,到奔驰所向的沉沉远方 ,词人目之所注,心之所思,亦有“千里随波去”之势。 紧接“桥上酸风射眸子 ”一句 ,则把上面隐于句下的人映出 ,他站在小桥上。风寒刺目,“酸”与“射”这两个奇特的炼字,给人以刺激的感觉,用来写难耐的寒风 ,比“寒”字“刺”字表现力强得多。 这人居然能“立多时”而不去,可见对外部世界的异常的态度。 换头三句,是深夜,在陋室。“古屋寒窗”,破旧而简陋的居处,是隔不断屋外风声的,连水井旁的桐叶飞坠的声音也听得极清楚(虽则是“几片”)。这是纯景语,其中夹有轻微的叹息。这一连串的写景,恰如其分地摹状出一个愁绪满怀、无可排遣、客子的心境为下文作了铺叙。 “不恋单衾再三起 ”!“再三 ”,则是起而又卧,卧而又起 。“单衾”之“单”,兼有单薄与孤单之意。这个惶惶不可终日之人 ,为何又惶惶不可终“ 夜”呢?结尾三个短句“ 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方予点醒。原来一切都是由一封书信引起的。全词到此一点即止 ,余味甚长 。有此结尾,前面的写景俱有着落,它们被一条的意脉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句本唐人杨巨源“ 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不过变“春思”作秋思罢了。 此词所表现的虽是思念情人这样一种司空见惯的主题,写法上却颇有特色。词之上下两片描写由傍晚斜阳到黄昏灯火,由桥上酸风到古屋寒窗的情景,时空依次推移,景物随时变换,感情随之深化,最后揭出“为萧娘,书一纸”的底蕴,写来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赏析二 前人评清真词,多认为其词之风格为富艳、典丽,细密多变,但这首词作却写得颇为明快晓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把相思之情叙写得相当动人。此词为伤离怀旧之作。词的结构采用新巧的“悬念法”,先层层加重读者的疑惑,最后一语道破意蕴,读来跌宕顿挫,波澜起伏,委婉凄绝。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首二句,词人描述眼中所见之情景,西下的夕阳,余晖透过树叶,把斑驳的阳光洒在水面上;再往前看,江水翻卷着细浪缓缓地迤逦而去。这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为思念之情缠身的词人,恰逢薄暮时分,更觉愁思难耐,悠悠不尽的愁思,亦如眼下流淌不绝的江水。后四句:“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原来此时词人是伫立在桥上。词人目光迎着刺眼的秋风,凭栏远眺,疑望着黄昏时分华灯初上的闹市,久久没有离去。词作上片,词人的笔触侧重描绘室外,以粗细结合、浓淡相宜的笔墨勾勒出一幅黄昏夕阳之下,一位为相思所苦者,久久伫立桥头,迎着萧瑟秋风,疑神远眺的情景。第三句中“酸风射眸子”,系借用唐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诗中句子:“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李诗是叙写金铜仙人离汉宫之凄婉情态,词人借用此句,不无借此表露自己思念的悲苦之情。 词作下片,词人的笔触转而叙写室内情景。“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此时已是夜阑人静,词人也已回到屋中,伴随他的是古屋寒窗,他辗转反侧,为思念之情所困扰,无法入眠,井栏上坠落下的梧桐叶声,不时地传入耳际。词人描述眼中幽凄的环境和卧听萧萧落叶,正映衬了自己的孤寂与思慕之苦。后四句:“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这四句是说,夜不成寐,辗转反侧,都是为了思念心上之人。思念至极,不顾天寒,起而挥笔倾泻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相思之情。“再三”二字,极言天寒犹不能阻拦自己。 词所表现的虽是思念情人这样一种司空见惯的主题,写法上却颇有特色。词之上下两片描写由傍晚斜阳到黄昏灯火,由桥上酸风到古屋寒窗的情景,时空依次推移,景物随时变换,感情随之深化,最后揭出“为萧娘,书一纸”的底蕴,写来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
随便看 |
古诗词大全收录263192篇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诗文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