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志在四方 |
释义 | 志在四方拼音:zhì zài sì fāng,简拼:zzsf 成语解释志:志向;四方:各处天下。形容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立忠信男儿志四方,居王佐丹房定八方,抚万姓,定边疆。” 成语造句: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5回:“妾闻男子志在四方,君壮年不出图仕。”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到齐国,齐桓公把齐姜嫁给重耳。重耳在齐国生活7年,日子过得很逍遥,他的属下十分着急,商量要他回国争王位。齐姜也认为男子汉要志在四方成就大业,就与重耳的部下用计送出齐国。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有理想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褒义成语 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谜语:恩 志在四方成语接龙志在四方 --> 方来未艾 --> 爱钱如命 --> 命薄相穷 --> 穷幽极微 --> 威震三军 --> 君唱臣和 --> 赫赫炎炎 --> 言出祸随 --> 随波逐流 --> 流血漂橹 --> 鲁连蹈海 --> 海屋筹添 --> 天道昭彰 --> 张大其辞 --> 词人墨客 --> 克敌制胜 --> 盛年不再 --> 再生父母 --> 母慈子孝 |
随便看 |
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典故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