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一跌不振 |
释义 | 一跌不振拼音:yī diē bù zhèn,简拼:ydbz 成语解释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同“一蹶不振”。 成语出处:宋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房次律为宰相,当中原始乱时,虽无大功,亦无甚显过,罢黜盖非其罪。一跌不振,遂至于死。” 成语造句:明·宋征璧《皇明经世文·凡例》:“士人遇合,或富贵自有,才位相符;又或偾辕负乘,一跌不振。” 近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遭遇失败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感情:中性成语 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一跌不振成语接龙一跌不振 --> 震撼人心 --> 薪贵于桂 --> 桂馥兰香 --> 相形见绌 --> 触目伤心 --> 心如止水 --> 水落石出 --> 出入将相 --> 相因相生 --> 笙磬同音 --> 因循敷衍 --> 眼空四海 --> 海涵地负 --> 腹热肠荒 --> 荒谬絶伦 --> 抡眉竖目 --> 目瞪神呆 --> 呆若木鸡 --> 鸡豚同社 |
随便看 |
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典故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