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愤愤不平 |
释义 | 愤愤不平拼音:fèn fèn bù píng,简拼:ffbp 成语解释愤愤:像生气的样子。因不公平的事而愤怒或不满。 成语出处:晋 王隐《晋书 桓秘传》:“秘亦免官,居于宛陵,每愤愤有不平之色。” 成语造句:大家明白小明是代人受过,心中都替他愤愤不平。 繁体写法:憤憤不平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正音:愤,不能读作“pēn”。 写法辨析:愤,不能写作“奋”。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心中不服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贬义成语 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be indignant 愤愤不平成语接龙愤愤不平 --> 凭轼旁观 --> 观山玩水 --> 水滴石穿 --> 穿穴逾墙 --> 强弓劲弩 --> 弩张剑拔 --> 拔树寻根 --> 根穷底究 --> 究而言之 --> 知情不举 --> 举直厝枉 --> 往来如梭 --> 缩屋称贞 --> 甄繁就简 --> 简截了当 --> 荡检逾闲 --> 闲邪存诚 --> 乘隙捣虚 --> 嘘枯吹生 |
随便看 |
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典故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