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搯 |
释义 | 搯拼音:tāo ,部首:手, 卷号:十二上,反切:土刀切 搯說文解字搯捾也。从手舀聲。《周書》曰:「師乃搯。」搯者,拔兵刃以習擊刺。《詩》曰:「左旋右搯。」 搯說文解字注捾也。 段注:《魯語》:公父文伯母戒文伯之妾曰:無洵涕。無搯膺。韋注。搯,叩也。膺,胷也。【按】韋注卽俗所謂椎心。喪禮有擗拊心也。則叩胷亦未爲失。此正謂哀之甚。如欲挑出心肝者然。韋衹言其大致而已。今人俗語亦云搯出。《文選?長笛賦》:搯膺擗摽。李善引《國語》及韋注而云苦洽反。殊誤。苦洽切當是掐字。从臽聲。爪刺也。下引《魏書?程昱傳》。昱於魏武前忿爭。聲氣忿高。邊人掐之乃止。是則从臽之掐。於搯膺豪不相涉也。韓子文搯擢胃腎,亦是用搯膺字。《通俗文》:捾出曰掏。爪按曰掐。掏卽搯也。許不錄掐。 从手。舀聲。 段注:土刀切。古音在三部。 《周書》曰:師乃搯。 段注:《尙書?大誓》文。漢《大誓》有今文,古文之別。合於伏生二十八篇者,後得之《大誓》。今文也。馬鄭所注者,孔壁之《大誓》。古文也。《尙書大傳》:師乃慆。鄭云:慆,喜也。此今文《大誓》也。許所偁作師乃搯。此古文《大誓》也。如古文流爲雕,今文作流爲烏之比。詳《古文《尙書》撰異》。 搯者,?兵刃?習擊刺也。 段注:?各本作拔。詩淸人《釋文》引作抽。今據正。此釋《大誓》搯字之義。以明與訓捾之搯不同也。凡《說文》旣說字義而引經又釋其義者,皆以明說經與說字不同。如圛訓回行,《商書》之曰圛則訓圛者??雲半有半無。堲訓以土增大道,《唐書》之朕堲讒說殄行則訓堲疾惡也。??訓火不明,《周書》之布重??席則訓織蒻席也。此亦同此例。搯本訓捾,而《大誓》之搯訓抽兵刃以習擊刺。搯與抽同。於六書爲叚借。故必箸之。 詩曰:左旋右?。 段注:左右當作??又。?各本作搯。自陸氏作〈詩〉音義時巳誤。今正。此引《詩?鄭風》淸人文爲抽兵刃之證也。毛曰:右抽者,抽矢以?。箋云:御者習旋車。車右抽刃。引之證軍中有此儀。武王丙午逮師(逮作還者誤)。尙未渡孟津。故抽兵刃習擊刺。凡引經說字。不必見本字。如引突如其來如證不順忽出,引龍戰于野證陰極陽生,引先庚三日證庚更事也皆是此例。此又引抽證抽耳。若作右搯,則詩曰左旋右搯六字當在《周書》曰師乃搯之下。而今本爲不辭。 搯说文系传搯捾也。從手舀聲。《周書》曰:「師乃搯。」搯者,拔兵刃以習擊剌。《詩》曰:「左旋右搯。」 鍇注:臣鍇曰:「今《詩》作『左旋右抽』。」 |
随便看 |
《说文解字》内容共十五卷,其中前十四卷为文字解说,字头以小篆书写。此书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逐字解释字体来源;第十五卷为叙目,记录汉字的产生、发展、功用、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作者创作的目的。《说文解字》是最早的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