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涂 |
释义 | 涂拼音:tú ,部首:水, 卷号:十一上,反切:同都切 涂說文解字涂水。出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澠。从水余聲。 涂說文解字注涂水。出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繩。 段注:繩各本譌作澠。今正。牧《前志》作收。《後志》作牧。《華陽國志》竟作??。李奇曰:靡音麻。收靡卽??麻。常璩曰:??麻縣山出好??麻。收??牧三字皆同紐。??釋益州太守碑牧靡字三見。《晉書》亦作牧矣。益州郡牧靡,二志同。《前志》曰:南山臘,涂水所出。西北至越巂入繩。過郡二。行千二十里。《水經注》若水篇曰:若水,又東。涂水注之。水出建寧郡之收靡縣南山。縣山竝卽草以立名。山在縣東烏句山南五百里。山生收靡。可以解毒。涂水導源臘谷。西北流至越巂入若水。【按】涂水出臘谷。故《漢志》謂之臘。涂水,《漢志?說文》皆云入繩。而《水經注》云入若水者,善長云若水,又逕越巂大莋縣入繩。繩水出徼外。南逕旄牛道。至大莋與若水合。自下亦通謂之繩水矣。諸書錄記羣水。或言入若。又言注繩。正是異水沿注。通爲一津。隨納通稱也。《水道提綱》曰:金沙江卽古繩水。鴉龍江一名打沖河。卽古若水。金沙江出番地。至雲南姚安府大姚縣境合鴉龍江,至四川敘州府治宜賓縣西南境入於江。金沙自犛石山發源。至雲南麗江府境已四千二百餘里。自麗江至四川敘州府又二千五百餘里。源遠流長。所受大水數十。小水無數。其爲大江上源無疑也。玉裁謂多以金沙爲大江正源。然非《禹貢》崏山道江之旨。《禹貢》於河源江源皆舉其近者。聖人不尙遠略之意。牧靡今何縣。涂水今何水。未審。 从水。余聲。 段注:同都切。五部。【按】古道塗,塗墍字皆作涂。 涂说文系传水,出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澠。從水余聲。 鍇注:臣鍇按:《漢書》:「涂出牧靡縣,西北至越嶲入澠,過郡二行千二十里。」注云:「靡音麻,卽升靡殺毒藥所出也。」《周禮》書塗路字如此,古無塗字,途,彌俗也。 |
随便看 |
《说文解字》内容共十五卷,其中前十四卷为文字解说,字头以小篆书写。此书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逐字解释字体来源;第十五卷为叙目,记录汉字的产生、发展、功用、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作者创作的目的。《说文解字》是最早的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