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犛 |
释义 | 犛拼音:máo lí ,部首:犛, 卷号:二上,反切:莫交切 犛說文解字犛西南夷長髦牛也。从牛??聲。凡犛之屬皆从犛。 犛說文解字注西南夷長髦牛也。 段注:今四川雅州府淸谿縣大相嶺之外有地名旄牛。產旄牛。而淸谿縣南抵寧遠府,西抵打箭鑪。古西南夷之地。皆產旄牛。如郭樸注《山海經》所云:背,厀及胡,尾皆有長毛者。小角。其體純黑。土俗用爲菜。其尾腊之可爲拂子。云長髦者,謂背?胡尾皆有長毛。下文氂字乃專謂尾也。此牛名犛牛。音如貍。《楚語》:巴浦之犀犛。《上林賦》:?旄貘犛。以其長髦也。故《史記?西南夷傳》謂之髦牛。以其尾名氂也。故《周禮?樂師》注謂之氂牛。以氂可飾旄也。故禮注,《爾雅》注,《北山經》《上林賦》注,《漢書》西南夷傳皆謂之旄牛。氂髦旄三字音同。因之讀犛如毛。非也。據《上林賦》則旄犛異物。《中山經》:荆山多犛牛。郭曰:旄牛屬。 从牛。??聲。 段注:里之切。一部。【按】犛切里之。氂切莫交。徐用《唐韵》不誤。而俗本誤易之。 凡犛之屬皆从犛。 犛说文系传西南夷長髦牛也。從牛??聲。凡犛之屬,皆從??。 鍇注:臣鍇曰:「??火之反,犛利之反。」 |
随便看 |
《说文解字》内容共十五卷,其中前十四卷为文字解说,字头以小篆书写。此书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逐字解释字体来源;第十五卷为叙目,记录汉字的产生、发展、功用、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作者创作的目的。《说文解字》是最早的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