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無 |
释义 | 無拼音:wú ,部首:兦(亾亡), 卷号:十二下,反切:武扶切 無异体字????无無說文解字??亡也。从兦??聲。 无奇字??,通於元者,虛??道也。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 無說文解字注亡也。 段注:凡所失者,所未有者皆如逃亡然也。此有無字之正體。而俗作無。無乃??之隷變。??之訓豐也。與無義正相反。然則隷變之時。昧於亡爲其義。??爲其聲。有聲無義。殊爲乖繆。古有叚??爲??者。要不得云本無二字。漢隷多作??可證也。或叚亡爲無者,其義同。其音則雙聲也。 从亡。??聲。 段注:按不用莫聲而用??聲者,形聲中有會意。凡物必自多而少而無。《老子》所謂多藏必厚亡也。武夫切。五部。古音武夫與莫胡二切不別。故無,模同音。其轉語則《水經注》云燕人謂無爲毛,楊子以曼爲無,今人謂無有爲??有皆是也。 无,奇字無也。 段注:謂古文奇字如此作也。今六經惟易用此字。 通於元者。 段注:元俗刻作无。今依宋本正。《禮運》曰:是謂合莫。注引《孝經說》曰:上通元莫。《正義》云:上通元莫者,《孝經緯》文。言人之精靈所感。上通元氣寂寞。引之者證莫爲虛無也。正本元字作无。謂虛無寂寞。義或然也。【按】此注疏今本譌誤不可讀。而北宋本可據正。疏正本字當是《定本》之誤。謂鄭引上通元莫,顏師古《定本》作无莫也。依許云通於元者,虛无道也。則《孝經緯》必作元莫矣。葢其義謂上通元始。故其字形亦用元篆。上毌於一。 虛无道也。 段注:謂虛无之道上通元氣寂寞也。《玉篇》曰:无,虛无也。奇字之无與篆文之??義乃微別。許說其義。非僅說其形也。 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 段注:此稱王育說又无之別一義也。亦說其義。非說其形。屈猶傾也。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見《列子》及《素問》。天傾西北者,謂天體不能正圜也。 無说文系传亡也。從亡橆聲。 鍇注:臣鍇曰:「橆音武。」 奇字。無通於无者,虛無道也。王育說,天屈西北為无。 鍇注:臣鍇曰:「无者,虛無也。無者對有之稱,自有而無。无謂萬物之始。未始有有始也,道者象帝之先道者,始初之為也,實無也。無則不容立言,故強名之曰道。強者非得意而樂受之言,欲明其趣,故強引而名之以為立言之本。夫天地之初,天動而上,地成而下,水流溼,火就燥,誰使之然哉?故歸之自然。無動而生有,無者有初也。夫謀事在治,其始及其中也,則不足以治之矣,故道每貴於无,无則易治,是以聖人尚簡。《易》乾以《易》知坤,以簡能者據其初也。若治器先治其鑛璞,故曰通於无。虛无,道也。《淮南子》曰:『天不滿西北。』至此屈曲也,不滿則无也。若如初說,則中橫畫直;如王述說,中橫畫垂,俱指事也。」 |
随便看 |
《说文解字》内容共十五卷,其中前十四卷为文字解说,字头以小篆书写。此书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逐字解释字体来源;第十五卷为叙目,记录汉字的产生、发展、功用、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作者创作的目的。《说文解字》是最早的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