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长堤十里荷花雨,隐约尘头南去路 |
释义 | 长堤十里荷花雨,隐约尘头南去路王之道 《次韵袁望回见赠兼简杨德润》出自宋代王之道《次韵袁望回见赠兼简杨德润》:长堤十里荷花雨,隐约尘头南去路。 注释参考荷花荷花 (héhuā) lotus 多年生草本,生于水中,叶圆大,花红或白,种子称莲,地下茎为藕 莲的花 映日荷花别样红。——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荷花之异馥。——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隐约(1).困厄;俭约。《庄子·山木》:“夫丰狐文豹,栖於山林,伏於巖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飢渴隐约,犹旦胥疏於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 陈鼓应 注:“隐约含有逼困之意。”《楚辞·严忌<哀时命>》:“居处愁以隐约兮,志沉抑而不扬。” 王逸 注:“言己放於山泽,隐身守约。”《后汉书·赵典传》:“ 典 少篤行隐约,博学经书。” 李贤 注:“隐,静也。约,俭也。” 宋 曾巩 《学舍记》:“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礱饭,芑莧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 (2).谓义深而言简。《史记·太史公自序》:“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司马贞 索隐:“谓其意隐微而言约也。” 张守节 正义:“《诗》《书》隐微而约省者, 迁 深惟欲依其隐约而成其意志也。” 宋 欧阳修 《谢氏诗序》:“ 希孟 之言,尤隐约深厚,守礼而不自放。” (3).依稀不明貌。 南朝 梁 何逊 《初发新林》诗:“帝城犹隐约,家国无处所。” 唐 韩愈 《次硖石》诗:“试凭高处望,隐约见 潼关 。” 洪深 《赵阎王》第二节第三幕:“这已在林子中,远处鼓声隐约可闻。” 尘头指飞扬弥漫的尘土。 宋 岳飞 《奏郾城县并绛州垣曲县捷状》:“有番贼马军一千餘骑,径来侵犯 郾城县 北 五里店 ,在后尘头不絶,不知数目。”《水浒传》第五九回:“北边大路上尘头起处,约有两千军马到来。” 清 黄景仁 《白沙岭》诗:“尘头飞起昏一山,日暮不见飞鸟还。”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八段:“ 朝鲜 的雾又多又怪,说来就来。先从前面大山峡涌起来,影住天,影住山,尘头似的滚滚而来。” 去路去路 (qùlù) 前进的道路;去某处的道路 way;outlet;way along which one is going 挡住敌人的去路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