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锥处囊中颖立见,君欲逃名何可逃 |
释义 | 锥处囊中颖立见,君欲逃名何可逃黄公度 《和邵观复见赠》出自宋代黄公度《和邵观复见赠》:诗才千丈清且嵬,笔力万牛挽不回。 注释参考锥处囊中锥处囊中 (zhuīchǔ-nángzhōng) 锋利的锥被放置于袋内。比喻有才智的人暂时的屈伏,终将突出,显露头角 real talent will finally be discovered 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成语解释囊:口袋。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会长久被埋没,终能显露头角。锥处囊中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逃名(1).逃避声名而不居。《后汉书·逸民传·法真》:“ 法真 名可得而闻,身难得而见;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 唐 司空图 《归王官次年作》诗:“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庞树柏 《寄怀俞养浩先生》诗:“逃名儻悔才为累,畏俗无如酒最宜。” (2).逃脱罪名。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自夫子之修《春秋》也,盖他邦之篡贼其君者有三,本国之弑逐其君者有七,莫不缺而靡録,使其有逃名者。”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