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词名句:

 

名句 子虚大人何足云,顾赋蒸民追大雅
释义

子虚大人何足云,顾赋蒸民追大雅

李吕 《登赋堂》

出自宋代李吕《登赋堂》:

紫云之山几千丈,势压岷峨欲争长。
茫茫巨浸擘山开,万穴鱼龙寄深广。
眼明遥见使君家,华堂夜魄栖檐牙。
手钓峡流揖峰翠,裾佩缥缈凌云霞。
仲宣登楼炫能赋,字字悲啼叹飘寓。
他人有心予忖之,魏夺刘倾渠不顾。
使君胸著万卷书,向来游戏从鱼符。
拂衣归卧唤不出,但有忧国心郁纡。
日落未落飞鸟灭,却立阑干思横发。
一川樵牧歌太平,万古关河感亡国。
丽词落纸焕黼裳,细研物变穷天藏。
凭谁荐之九天上,我无羽翮不得将。
公乎岂久榛棘下,狗监犹能援司马。
子虚大人何足云,顾赋蒸民追大雅

注释参考

子虚

子虚 (zǐxū) 汉司马相如所著《子虚赋》中的虚构代言人之一,他与另两位代言人乌有和亡是公以问答形式叙述全书内容。后来以此形容虚无或毫无根据的事 fictitious;unreal 子虚乌有。——《汉书·叙传下》

大人

(1) [your Excellency]∶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贵族

(2) [a respectful salutation for one's parents,seniors]∶对父母叔伯等长辈的敬称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父亲大人

(3) [adult]∶成年人

大人小孩都可以来

(4) [a grown youth]∶身材长大的人

(5) [a respectful salutation for the elders]∶对老者、长者的敬称

(6) [a man with noble character and lofty aspiration]∶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

详细解释

(1).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贵族。《易·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 宋 王安石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君既与兄 元 相友爱称天下,而自少卓犖不羈,善辨説,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

(2).在官场中成为下属对上司的习惯称呼。《儒林外史》第二三回:“只见长班进来跪着禀道:‘部里大人升堂了。’” 清 福格 《听雨丛谈·大人》:“本朝内大臣、都统、尚书、侍郎、卿寺、学士、堂上官,皆称大人。中允、洗马、赞善、巡城御史、掌科给事,皆在本署中称大人,出署则否也。外官文职督抚、学政……武职提督、副督统、总兵、城守慰,皆称大人。”《老残游记》第五回:“响头不知磕了几千,总没有人挽回得动这 玉大人 的牛性。”

(3).犹言王者。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三:“大人基命,不擢才於后土。”《新唐书·陈子昂传》:“凡大人初制天下,必有凶乱叛逆之人为我驱除,以明天诛。”

(4).对宫闱近侍的尊称。《后汉书·陈球传》:“ 球 小妻, 程璜 之女, 璜 用事宫中,所谓 程大人 也。”《晋书·刘曜载记》:“ 猗 曰:‘吾为卿作计,卿能用不?’二人皆曰:‘谨奉大人之教。’”

(5).指世家豪右。《后汉书·岑彭传》:“ 彭 因言 韩歆 南阳 大人,可以为用。” 李贤 注:“大人,谓大家豪右。”《三国志·魏志·董卓传》“比至 长安 ,众十餘万”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九州春秋》:“ 胡文才 、 杨整脩 皆 凉州 大人,而司徒 王允 素所不善也。”

(6).指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孟子·告子上》:“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汉 扬雄 《法言·学行》:“大人之学也为道,小人之学也为利。”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天下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 清 秋瑾 《失题》诗:“大人处世当与神物游,顾彼豚犬诸儿安足伍。”

(7).对老者、长者的敬称。《后汉书·苏章传》:“祖父 纯 ,字 桓公 ……三辅号为‘大人’。” 李贤 注:“大人,长老之称,言尊事之也。”《后汉书·李固传》:“一日朝会,见诸侍中并皆年少,无一宿儒大人可顾问者,诚可叹息。”

(8).对父母叔伯等长辈的敬称。《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奉玉卮,起为 太上皇 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 仲 力。’”《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 博 辞去,令弟 光 恐云王遇大人益解, 博 欲上书为大人乞骸骨去。” 颜师古 注:“大人, 博 自称其母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jin1*11*1梅词话》第七回:“这里是姑奶奶大人,有话不先来和姑奶奶説,再和谁説。”

(9).对同辈或朋辈中年事稍长者,于通信时亦常用此称。 清 秋瑾 《致秋誉章书》:“大哥大人手足。” 鲁迅 《书信集·致蒋抑卮》:“此颂 抑卮 长兄大人进步。”

(10).指成年人。《后汉书·南蛮传》:“ 汉 兴,改为 武陵 ,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谓賨布。虽时为寇盗,而不足为郡国患。”《百喻经·猕猴喻》:“昔有一獮猴,为大人所打,不能奈何,反怨小儿。”《红楼梦》第五六回:“虽然我们 寳玉 淘气古怪,有时见了人客,规矩礼数更比大人有礼。” 丁玲 《奔》:“大人们不知在喊些什么,小孩子也跟着在喊。”

(11).身材长大的人。《山海经·大荒东经》:“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两臂。”臂,一本作“ 耳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史记 秦始皇帝 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於 临洮 。”《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 襄 武县 言有大人见,长三丈餘,跡长三尺二寸。”

(12).古代北方部族首领之称。《后汉书·南匈奴传》:“八部大人共议立 比 为 呼韩邪单于 。”《周书·文帝纪上》:“有 葛乌菟 者,雄武多算略, 鲜卑 慕之,奉以为主,遂总十二部落,世为大人。”《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契丹》:“其部族之大者曰 大贺氏 ,后分为八部……部之长号大人,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八部。”

周 代占梦之官。《诗·小雅·斯干》:“大人占之。” 朱熹 集传:“大人,太卜之属,占梦之官也。”

何足

犹言哪里值得。《史记·秦本纪》:“﹝ 百里傒 ﹞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六:“ 颖 心愴然,即寤,语诸左右,曰:‘梦为虚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贽 《复夏道甫》:“再勤学数年便当大捷矣,区区一秀才,何足以为轻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但因言语跟着时代的变化,将来还可以有新的复译本的,七八次何足为奇,何况 中国 其实也并没有译过七八次的作品。”

蒸民

众民;百姓。《孟子·告子上》:“《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 南朝 陈 徐陵 《报尹义尚书》:“变大风于五礼,驱蒸民于昌辰。” 宋 司马光 《进士策问》之二:“使不善之人任事九年,蒸民汎滥。” 清 惜秋旅生 《维新梦·训农》:“示吾儕要术重编,降康年粒我蒸民外。”

大雅

(1).《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雅》为 周 王畿内乐调。《大雅》多为 西周 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 周 王室祖先乃至 武王 、 宣王 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 厉王 、 幽王 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公子 札 来聘……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体,其 文王 之德乎!’”后亦用以称閎雅淳正的诗篇。 唐 李白 《古风》之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自 杜甫 后,大雅不作,至 明 乃復振。”

(2).称德高而有大才的人。《文选·班固<西都赋>》:“大雅宏达,於兹为羣。” 李善 注:“大雅,谓有大雅之才者。《诗》有《大雅》,故以立称焉。” 明 蒋灿 《题杜少陵像》诗:“大雅长往矣,遗容后代看。” 清 感惺 《断头台·受谳》:“那议会啊,聚四方里耆英大雅。”

(3).泛指学识渊博的人。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剪报一斑>拾遗附文》:“至于分类分得不伦不类,那是小子底学识不到,还得大雅指正指正呢。”

(4).谓高尚雅正。 宋 叶适 《贺县尉》诗:“端庞还有北人风,大雅元非 楚 士同。”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诗集>序》:“其音和平而大雅,其旨绵渺而藴藉。”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这样不伤大雅而又含有象征意义的词儿正合于一个青年人寄兴的需要,他就常常用它。”

随便看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Abct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2/9 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