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中间至虚若无物,实理备具非空浮 |
释义 | 中间至虚若无物,实理备具非空浮魏了翁 《黄成之求虚舟诗》出自宋代魏了翁《黄成之求虚舟诗》:黄君求我古诚州,求之不得还西游。 注释参考中间中间 (zhōngjiān) 中心 centre;middle 中间突破 在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 between 中间驰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传》 坐在他们两个中间 在里面 among 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至虚(1).谓心中不着一物。《管子·心术上》:“君子之处也若无知,言至虚也;其应物也若偶之,言时适也。若影之象形,响之应声也。” (2).极虚无的境界。《文子·精诚》:“若夫圣人之游也,即动乎至虚,游心乎太无,驰於方外,行於无门,听於无声,视於无形,不拘於世,不繫於俗。” 晋 应贞 《晋武帝华林园集诗》:“行捨其华,言去其辩,游心至虚,同规易简。” 无物无物 (wúwù) 不存在东西;空洞 devoid of content实理(1).真实的道理。《朱子语类》卷七四:“看来只是一箇实理。” 明 李东阳 《经筵讲章》:“盖天地间只是一箇实理。升而为天,降而为地,钟而为人,散而为物。” 清 方苞 《读子史·诂律书一则》:“神者,乐之精华,所以动天地感万物之实理也。” 茅盾 《子夜》三:“ 朱吟秋 这话原也是真情实理。” (2).真情,真实的情况。《鬼谷子·反应》:“同声相呼,实理同归。” 备具备具 (bèijù) 齐备 prepared;get everything ready 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空浮(1).指天空。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司命府丞》:“既而 筌 乃来受上清籙,是夕仙乐闻於空浮之上。” (2).空洞浮泛。 茅盾 《追求》四:“他们的话都像是特地搜寻出来的,空浮的。”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