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青史埋名愿已如,青山埋骨愿犹虚 |
释义 | 青史埋名愿已如,青山埋骨愿犹虚陈寅恪 《客南归述所闻戏作一绝》出自近现代陈寅恪《客南归述所闻戏作一绝》:青史埋名愿已如,青山埋骨愿犹虚。 注释参考青史青史 (qīngshǐ) 古时用竹简记事,所以后人称史籍为青史 annals of history 青史留名 永垂青史埋名[conceal one's identity] 隐瞒自己的真实名字 隐姓埋名 详细解释(1).姓名埋没,不为人知。《汉书·翟方进传》:“设令时命不成,死国埋名,犹可以不慙於先帝。” 明 李东阳 《拟古出塞》诗之一:“征南竞投籍,征北多埋名。” (2).隐藏姓名,不让人知。 南朝 宋 颜延之 《七绎》:“北岳生剗迹埋名,身閒事尽。”《老残游记》第七回:“京城里鏢局上请过他几次,他都不肯去,情愿埋名隐姓,做个农夫。” 青山青山 (qīngshān)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green hill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埋骨埋葬尸骨。《后汉书·度尚传》:“ 磐 埋骨牢槛,终不虚出,望尘受枉。” 唐 白居易 《题故元少尹集后》诗:“ 龙门 原上土,埋骨不埋名。” 宋 陆游 《出西门》诗:“青山是处可埋骨,白髮向人羞折腰。” 明 方孝孺 《买臣妻墓》诗:“青草池边一故丘,千年埋骨不埋羞。”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