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 |
释义 | 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班固 《汉书·传·司马迁传》摘自《汉书·传·司马迁传》 解释:加强自身修养是智慧的象征;乐于施舍是仁德的开端;取舍得当是道义的表现;正确对待耻辱是判断勇敢的标准;树立好的名声是品行的最高准则。 原文摘要: 注释参考修身[cultivate one's moral character] 陶冶身心,涵养德性 修身养性 详细解释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儒家以修身为教育八条目之一。 唐 元稹 《授杜元颖户部侍郎依前翰林学士制》:“慎独以修身,推诚以事朕。” 鲁迅 《南腔北调集·真假堂吉诃德》:“意思其实很明白,是要小百姓埋头治心,多读修身教科书。”参阅《礼记·大学》。 取予取予 (qǔyǔ) 拿取和给予 take and give 取予随心耻辱耻辱 (chǐrǔ) 羞辱;侮辱 shame;disgrace;humiliation 永远也洗不掉的耻辱立名(1).树立名声。《史记·伯夷列传》:“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刚正》:“汝若事君尽忠,立名千载,吾死不恨焉。” 清 龙启瑞 《宋伯姬论》:“有闻而慕之者,将残身以立名。” (2).命名;建立名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盖羣论立名,始于兹矣。” 章炳麟 《文学说例》:“及其立名借字,则社会已开,必在 虞 夏 以后也。”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