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穷理以致知,持敬乃成性 |
释义 | 穷理以致知,持敬乃成性彭龟年 《和向倅韵》出自宋代彭龟年《和向倅韵》:今日若驭风,前日如负甑。 注释参考穷理穷究事物之理。《后汉书·胡广传》:“﹝ 广 ﹞博物洽闻,探颐穷理。”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甄坟索之渊奥,该前言以穷理者,儒人也。” 宋 朱熹 《行宫便殿奏札二》:“为学之道,莫先於穷理;穷理之要,必在於读书。” 章炳麟 《与邓实书》:“故篇章无计簿之用,文辩非穷理之器,彼二短者,僕自以为絶焉。”参见“ 穷理尽性 ”。 致知儒家哲学用语。语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历代儒家学者对此有不同解释。 汉 郑玄 认为“致知”是使人“知善恶吉凶之所终始”; 宋 朱熹 认为“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 明 王守仁 则认为“致知”即“致吾心之良知”。参见“ 致良知 ”。 持敬持守恭敬之心。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造道必有门, 伊 洛 先觉以持敬为造道之门。”《宋史·郑清之传》:“进《十龟元吉箴》:一持敬,二典学。” 成性[by nature;become sb.'s second nature] 形成某种习性、癖好 侵略成性 详细解释(1).天性。《易·繫辞上》:“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朱熹 本义:“成性,本成之性也。” (2).成其天性。《汉书·董仲舒传》:“是故王者上谨於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 (3).形成一定的性格、习惯。《宋书·明帝纪》:“ 子业 凶嚚自天,忍悖成性。”《古今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虽承司户不弃,但下官夫妇,钟爱此女,娇养成性,所以不舍得出嫁。” 柳青 《狠透铁》:“忠厚成性的老汉又觉得这样不好,何必和他们斗气呢?”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